一、海外审计面临的挑战 海外审计因日常接触较少,且审计对象、审计环境、审计要求与境内审计差异较大,带来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挑战。 (一)工作环境 因国家、地区的差异,海外审计所面临的语言、生活习惯、工作条件等环境方面的挑战首当其冲。一是语言差异大。除英语外,有些机构的文档资料、监管规定为当地语言,如法语、德语、日语、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尤其是巴西、智利等官方语言为非英语的南美国家,如果不懂当地语言,根本无法开展工作。二是保障条件差异大。海外机构路途遥远,跨越时区,不仅需要倒时差,还需要适应不同的生活饮食习惯;有些国家或地区治安不好,犯罪率高,审计人员人身安全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海外机构使用公司内网不如境内方便,无法直接登录云桌面以及内部即时通讯工作,不便于工作开展。三是对机构熟悉程度差异大。审计机构每年对境内分行开展十多项次专项审计,一些重要的二级分行每年接受审计的次数也达到2次以上,相比之下海外审计则频率较低,现场审计最多一年一次,再加上海外业务专业化研究的深度、广度都不够,审计人员对海外机构的了解熟悉程度远达不到境内分行的水平。 (二)审计内容 海外审计内容与国际接轨,存在大量与境内不同的业务,超越了审计人员的传统熟悉领域。一是海外业务日常接触较少,大部分需要重新学习。审计人员日常接触的均是境内业务,仅少量从事外汇、贸易融资等国际业务相关审计工作的人员,对海外业务有所接触,但了解得也不深、不透。有些与境内类似的业务,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也有较大差异。二是监管合规形势愈加严峻。近年来,境外监管要求越来越严,针对反洗钱反恐融资的要求、流动性的要求、资本达标要求等越来越高,处罚越来越重,直接影响海外机构经营成果甚至牌照,但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监管要求不尽相同,海外审计人员需要熟悉当地的监管要求,才能揭示海外机构的监管合规风险。三是海外审计除了关注常规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重要风险外,还需要关注国别风险、政治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新的区域性风险。四是每个海外机构因地域不同有“一行一式”发展策略,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区域特点来分析、评价海外机构的经营方式和成效,需要有差异化的指标和方法。 (三)审计方法 海外审计内容多、要求高、任务重,传统的审计方法、评价体系已无法满足海外审计工作需要。一是对海外机构的年度审计相当于全面业务审计,理论上来说应覆盖分行经营的所有业务、产品的流程和内控,并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价,评价的方法和框架应具有系统性、全面性。二是海外审计频率相对较低,大部分机构2~3年覆盖一次,仅少数机构按照监管要求每年覆盖,因此各方对海外审计寄予厚望,希望海外审计对海外机构进行全面风险摸排和诊断,对海外机构进行客观的“画像”来描绘机构特点。三是海外机构主要以发展境内外联动业务为主,而且海外机构认为联动业务的对手为境内分行或者风险已由境内分行隐性担保,因此,海外机构对联动业务的管理和风控普遍都较弱,海外审计组必须延伸查证境内客户、风险等情况,进一步提高查证深度。四是海外机构业务系统繁杂,非现场审计工作难度较大。除总账系统、资金清算系统等几个核心的业务系统外,其他系统都是分行特色系统,数据存储于境外,无法实现集中非现场分析。全行统一上线的境外核心系统,与境内系统数据结构也有较大差异,无法运用现有境内审计模型,需要重新学习数据机构并编制非现场审计模型。 (四)审计人才 人才是制约海外审计工作的重要因素,当前审计队伍中能够满足国际化、全球化审计工作要求的人才缺口较大。一是海外审计人才储备较少。现有审计队伍中,熟悉境内银行业务的审计人员多,熟悉海外业务的审计人员少,而既熟悉海外业务又精通英语或其他小语种的审计人员则更少,而且这样的人员信息总行并没有完全掌握。二是审计人员可以借鉴的海外审计经验和知识较少,海外审计专业化建设远远落后于境内审计业务。三是海外审计考核激励还不完善,审计人员参与海外审计的积极性不够。由于海外审计要求高、任务重,对审计人员来说更多的是挑战,再加上当前个人出国机会增多,海外审计吸引力不大。海外审计属于总行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参与海外审计周期较长,占用了其参与所在机构审计项目时间,无法获得相应的考核分数,不利于审计人员个人绩效的获取。 (五)项目组织 用有限的审计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海外审计任务,是对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组织项目的极大考验。一是考虑到成本支出、“八项规定”等因素,海外审计现场时间较短,从出境到入境一般为1~2周,如果扣除跨国(地区)出差的路途时间、休息时间,现场审计工作更加捉襟见肘。二是每个审计组成员少,大多数审计组为5~6人,每位审计人员需要单独承担整个机构一至三项业务的查证任务,具有不可替代性,对整个项目质量和效果的影响举足轻重,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三是海外审计组织周期长,可能存在无法预知因素影响审计人员顺利出行。从筛选合适的审计人员,到审计团组出行,大约经历5~6个月时间,在此过程中审计组成员可能会发生受伤、自己生病、家人生病、重大变故等不可预知的因素,可能导致审计组缺成员,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需由组内其他成员额外承担。 二、应对策略 为进一步满足商业银行走出去和国际化转型发展需要,针对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笔者结合海外审计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建立专业精干的海外审计团队 审计是知识密集型工作,人才是海外审计的基石,要通过建立人才招聘、选拔、培养、使用的常态化机制,保障海外审计人才的储备。一是选拔既熟悉海外业务,又精通外语的审计人员,建立海外审计人才库,作为海外审计的人才储备。因为审计人员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部分人才库成员也可能存在怀孕、受伤等无法参与海外审计的情况,所以海外审计人才库需保持100~200人,才能既确保年度海外审计人员需要,又保证海外审计质量。每年还需补充一定量的人才库成员,在增加新鲜审计力量的同时,确保弥补人员流动造成的人才空缺。二是培养和招聘相结合,充实海外审计人才库。培养人才库人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满足大多数国家(地区)的审计任务要求;在审计人员常规招聘中,专门招聘小语种方面的人才,满足小语种地区审计需要。三是指派特定审计机构组建团队,配合开发中心做好海外业务系统数据加载到非现场审计系统工作,验证数据加载的准确性、完整性,并同步研究数据结构、字段含义、关联关系等,为海外审计非现场模型编制奠定基础。四是改进海外审计考核模式。一方面,总行应加大对参与海外审计人员的考核权重分值,提高审计机构支持海外审计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审计机构在进行个人绩效分配时,应充分考虑海外审计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适当向参与海外审计项目个人倾斜,以弥补审计人员无法参与本机构项目所造成的绩效损失。此外,为提高审计人员参与海外审计工作的成就感,需进一步加大对海外审计成果的挖掘,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