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这一概念域在各语言中有不同的编码形式。在意义层面“位移”事件可分离出动体、位移、路径、背景、方式、致使等要素。[1]Talmy(1985)的位移事件词化类型理论提出位移事件的编码存在语言类型的差异。Talmy(2000)根据框架事件主要是由核心语来表达还是由附加语来表达,将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动词框架语言(或称V型语)(verbframed languages),一种是卫星框架语言(或称S型语)(satellite-framed language)。前者位移动词可以同时指称位移和运动,包括了所有的罗曼语、闪米特语(如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日语以及其他一些语言,以西班牙语最为典型;后者动词只表达了位移,路径则由一个小品词来表达,除了英语、德语之外还包括所有的印欧语(除罗曼语以外)、芬兰——乌戈尔语和汉语,以英语最为典型。[1] 关于指语义范畴由词汇性成分编码的lexicalization这一术语,有的学者译为“词化”,有的译为“词汇化”,我们倾向于认为“词汇化”指历时现象,而Talmy的理论则侧重共时现象,所以以“词化”称之为宜。本文拟以Talmy的位移动词词化模式类型为参照,探讨维吾尔语位移事件词化的类型特点。 一、维吾尔语位移动词词化模式 按照Talmy的归纳,位移动词词化模式一般只有[运动+方式]或[运动+路径],融合模式单一。语言事实却较之复杂得多,例如意大利语(V型语)中有的动词同时融合了方式和终点背景,这在Talmy的类型中是没有的。[2]维吾尔语与Talmy研究样本日语以及Slobin(2006)研究样本土耳其语语言类型相同,应属于动词框架语言,而且维吾尔语典型的位移句如
等,都证明动词融合了运动和路径。但是,如果深入分析,维吾尔语也表现出较丰富的词化模式。 (一)他移类事件 根据致移者的隐现等特征,Talmy把位移事件分为他移(agentive)、非自主(nonagentive)和自主(self-agentive)三类。[1]他移事件中动体本身不具备自主执行的能力,只是位移运动的经历者,其动力来自于主体致使;非自主事件中动体也不具备自主执行的能力,往往是无生命的,与他移事件不同之处在于致使的主体是隐含的,自主事件中动体则是位移运动的自主发出者。非自主和自主事件可合称为自移类事件。[2] 维吾尔语他移类事件位移动词的词化类型兼具[运动+路径+致使]和[运动+方式+致使]。其中[致使]义有的源于方式动词本身蕴含的,有的则是方式动词通过形态变化而具有的:
可以看出,维吾尔语中他移类事件词化模式使用了综合型方式,即外部的致使信息和内部的路径或方式信息融合于一个动词之中,其中又有词汇式和形态式的不同。词汇式可具体分为两种具体形式:致使和路径完全用一个动词编码,如αt∫iq-,εkir-,εkεl-,εkεt-等复合动词,它们是方式动词αl-和路径动词t∫iq-,kir-,kεl-,kεt-等的复合,αl-包含致使义;另一种,则是方式动词融合了致使语义,即这些动词在编码方式的同时也编码了致使信息,如例(4)—(7)ittir-,
,tiq-,solα-等动词。形态式是动词词根编码了方式信息,而致使信息则是通过形态变化编码,最常见的便是使动态,如例(8)中的-dur。需要说明的是,维吾尔语中与格、从格等语缀都可以编码路径信息,如果句中出现典型路径动词,如kεl-(来)、kεt-(去)、t∫iq-(上,出)、t∫y∫-(下)、kir-(进)、qαjt-(回)、
(过)等,格语缀表达的路径信息不凸显;如果位移事件词化类型为方式动词,即[运动+方式]类,则格语缀主要承担了路径信息,表示进入、离开等,方式动词和格语缀结合的“框式”结构,表达了该位移事件的路径。这一点由上引例(4)—(8)即可看出,而自移类事件中尤为突出。 (二)自移类事件 自移类事件中例(9)、(10)为非自主事件,和他移类事件相同,位移动体具有[—自主]的特点,其余例证皆为最常见的自主事件。维吾尔语自移类事件表现出典型的V型语的特点,即运动动词词化模式主要为[运动+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