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大,是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1~3季度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3季度全国自然灾害受灾面积累计达18158.80千公顷、受灾人口累计达13000万人次,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3147.50亿元。自然灾害发生后,各级政府积极开展对受灾的地区的援助工作。由于缺乏专门机构对进行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进行管理和运作,再加上捐赠地点分散,导致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使用效率低下。为确保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得到高效地运用,研究我国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相关问题便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我国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的特征 突发性是自然灾害最明显的特征。政府针对自然灾害救助的财政支出,与自然灾害的特点以及灾后救助等方面存在密切联系。一般而言,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的特征集中体现在如下: (一)多阶段性特征 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具备多阶段性特征。具体包括:紧急救助阶段、过渡阶段、灾后重建阶段。阶段划分与自然灾害的发展情况具有密切联系,各阶段的财政支出目的也不尽相同。具体包括:第一阶段为紧急救助阶段,财政支出主要由中央政府或军队管理使用,用以抢救生命财产:第二阶段为过渡阶段,主要用于对受灾地区的社会持续进行恢复,资金主要由地方政府自行支配;第三阶段为灾后重建阶段,这阶段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因而其目标存在多元化的特点,但最终目的均是实现受灾地区灾后重建工作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的恢复。 (二)涉及金额庞大 自然灾害发生时,为确保各项救助工作、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财政会及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向受灾地拨款。通常而言,拨款金额庞大,例如在2010年青海省玉树发生地震后,在灾后重建阶段,中央拨款90亿元用于青海玉树灾后重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涉及金额庞大的特点。 (三)绩效审计难度大 我国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用途较广,涵盖受灾人们的衣、食、住、用等方方面面。而且,在资金的使用倾向上,地方政府与中央的目的也会产生差异。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侧重于集中资金在自然灾害的预测、防治以及灾难发生时的紧急救助等方面:而地方政府则倾向于将财政支出用于灾后的重建工作,以确保灾后灾区经济建设、社会保障灾后面临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因用途范围较广,且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财政资金使用上的倾向性不同,在对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绩效审计时,单纯借助某一方法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的审计。 二、新时期我国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内容 绩效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具体实施办法层面,均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开展的关于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出“环境性”和“公平性”。事实上,在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绩效审计中,我们应将审计的焦点内容集中在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审计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的经济性 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的经济性侧重强调的是在不影响救助效果的基础上,对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成本尽可能减少。在对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进行审计时,则应明确审计过程中的确定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例如,在发生灾害时,受灾人数以及灾害造成的灾区的经济损失是较为确定的。这时,应在确保不影响救灾效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这是针对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审计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的效率性 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的效率性集中体现在其使用以及受灾人员安置、灾后重建等方面。一般而言,我们将其理解为是假设在救灾支出一定的情况下,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的效率,救出的灾民越多,重建的灾区房屋越多。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国家通过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采取应急措施,而对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的效率性的审计,则关系到审计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具体的使用效率层面,也反映出了财政资金是否真正的用到实处。 (三)审计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的效果性 效果性集中体现在在自然灾害救助达到的审计效果与实施自然灾害救助的既定目标间的接近程度。从审计角度在对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的效果性进行审计时,主要是在灾害损失确定的情况下,从受灾地区群众获得各个层面的救助来反映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的效果。 (四)审计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的公平性 公平性集中体现在社会利润分配的公平及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从公平的角度来看绩效审计主要考察的是政府的成本和效益有没有公平地分配给社会群体,而不应该只注重特定利益群体。这些都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更需要政府有必要公开其收益分配的情况。我国这类收益大致分为上缴国库和救助灾民。那么公平性审计也要分为两个部分: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剩余部分的分配情况,这些都需要政府公开相关信息,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三、新时期推动我国自然灾害救助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