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当前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增强发展新动力的重大举措,是引领企业快速发展的必然手段,有效监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成为审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有效监督创新过程,提高创新效率,就需要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进行审计。而实际工作中,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审计尚未形成公认统一的评价标准或准则,各类审计主体关于此类审计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理论上,当前专门针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审计研究较少,多偏向于能力和绩效评价研究。因此,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进行审计模型的构建,对于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框架体系的建立,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 技术创新审计本质上是应用审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过程、业绩、组织管理等进行审查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的一种监督管理活动。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DC)通过对大量的企业实地调研,在《奥斯陆手册:创新数据的采集和解释指南》(2011)一书中收录了众多创新类型、创新数据和创新调查方法等,构建了与创新效果相适应的度量标准。Chiesa等(1996)通过持续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方法,提出了基于创新过程的审计模型,重点包括绩效审计和过程审计。Richard C.M.等(2004)构建的技术创新审计模型包括两个方面:绩效审计和能力审计,并结合实证研究对北京和香港上市的百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做出相应评审。 陈劲等(1997)将Chiesa的创新审计模型和“奥斯陆”技术创新统计模型相结合,构建了用以全面审计企业创新业绩和能力的新工具:陈劲一史密斯模型。李飞宇、耿雪松(1999)将技术创新审计理论与企业具体管理方法相结合,对企业技术创新整体业绩、阶段业绩、技术创新对市场竞争力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审计,并设计了绩效评价体系。黄益等(2015)结合价值链分析法理论,构建了基于价值链分析法的技术创新审计理论模型框架。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大多是将技术创新审计理论与当前企业管理方法、技术专家意见等相结合,以企业实地调研、实证研究等作为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创新审计模型或评价指标,侧重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绩效进行研究。因此,本文拟以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审计为突破口构建审计模型与相应的审计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工作流程图和管理流程图的构建 笔者认为,企业技术创新取得成果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技术创新工作本身,还取决于与之相关的管理工作。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审计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技术创新工作过程的审计,而且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工作的审计。为了使这两者的审计内容更加清晰,本文有必要构建技术创新过程的工作流程图和管理流程图。 1.技术创新过程工作流程图的构建。罗伯特(2003)曾在研究中提出了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流程。该流程从理论上对技术创新过程做了概括性描述,主要包括四个阶段:①创造新知识;②产品创新或产品、生产工艺和设备改进的想法;③将想法转变为生产原型;④将原型转化为生产工艺和功能,组织人员和资金投入使其有效运行。借鉴罗伯特技术创新过程基本流程,笔者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企业通常是以社会层面产生的创新知识为依据,将其消化吸收后,产生创新概念并进行技术获取;利用系统工具的辅助支持,经过对创新概念的构思设计,进行工艺创新和产品开发;通过对工艺创新和产品开发进行审核评估来确定是否符合企业生产要求;对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落实生产制造,并通过生产制造检验技术创新成果;通过检验结果进行反馈再学习,从而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显性推动,对整个行业层面的知识创新产生隐性推动。上述各环节均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做出是否修改或终止创新项目的决策。 2.技术创新过程管理流程图的构建。结合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管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管理控制职能、组织结构、基层管理、顶层管理、工作计划。
如图2所示,管理控制职能以组织结构为基础,包含在各部门管理和工作计划中。基层管理部门和顶层管理工作构成企业组织结构。在基层管理中,对外部知识和自创知识加以管理凝练,经过人力资源管理加以组织学习吸收,资金、信息等资源供给管理工作提供辅助,为研发管理输入新鲜动力。对基层各部门管理工作开展的各项工作计划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加以改进,形成相关数据、信息和知识,为顶层管理提供必备支持。企业领导层管理、战略管理、技术创新过程管理和创新管理效果评估组成顶层管理,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形成整体效应,充分利用基层管理提供支持,为企业技术创新整体管理工作提供驱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