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去世及埋葬地问题再研究

作 者:
乌兰 

作者简介:
乌兰,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100081

原文出处:
民族研究:中文

内容提要:

关于成吉思汗的去世情况及其埋葬地,史书中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学者们也已有不少的研究,除了一些具体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外,总体上不应存在什么歧义和与史料记载相悖的说法。然而,近些年来却出现了一些宣传,在关于成吉思汗的去世情况及其埋葬地的问题上混淆视听,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本文依据史料记载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史学方法和蒙古史专业常识,就这一问题加以梳理、辨析和澄清。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宋辽金元史
复印期号:2018 年 02 期

字号:

      关于成吉思汗的去世情况及其埋葬地,史书中有比较明确的记载,见于蒙元时期不同文种的文献,包括《元朝秘史》、《圣武亲征录》、《史集》、《世界征服者史》、普兰诺·加宾尼《出使蒙古记》,以及《黑鞑事略》、《元史》等。这些文献中的相关内容是早期的记载,具有史料价值。但是近年来就成吉思汗的去世情况及其埋葬地却出现了一些不同宣传,其所谓的依据多出自《蒙古源流》等17世纪蒙古文史书。从史料辨析的角度讲,17世纪蒙古文史书的相关说法距离事件发生已经过去了四百多年,记述难免有疏漏或走样之处,而且书中的历史观也已呈现出了很大的变化,特征之一就是对早期的相关记载进行了篡改。与早期史书的记载相比,后期史书中的记述大多只能是二手的资料,仅具某种程度的参考价值,而经篡改的内容则更谈不上是什么史料,自然不具备作为史料的利用价值。

      一、关于成吉思汗的去世原因

      据早期主要史书记载,成吉思汗是在征讨西夏期间因病去世的。

      《世界征服者史》记载:“成吉思汗从西方诸国返回他的东方老营后,他就讨伐唐兀以遂他的宿愿。他把该地敌人的劣行肃清,把他们全部征服,这时,他得了由不良气候而引起的不治之症。他召诸子察合台、窝阔台、兀鲁黑那颜、阔列坚、术赤台、斡儿长去见他,对他们说:‘我的病势沉重,医治乏术,因此,实在说,你们需有人保卫国威和帝位,支持这根基坚实的宝座。……我的意见是:窝阔台继我登位……’……窝阔台的弟兄们遵照他的圣训,立下文书。成吉思汗的病情愈来愈厉害,因为不能把他从所在之地挪走,他便在624年剌马赞月4日(1227年8月18日)与世长辞。”①

      《史集》记载:“相当于伊斯兰教历622年的塔乞忽亦勒即鸡年[公元1225年]秋天,成吉思汗发兵征讨又名唐兀惕的合申地区。……成吉思汗来到唐兀惕地区”,“唐兀惕国王失都儿忽、唐兀惕语称作李王者,从他的京都所在的大城(此城唐兀惕语称作阿里孩、蒙古语称作额儿吉牙)里,带着五十万人出来,与蒙古军作战”。“成吉思汗迎上去作战。……失都儿忽逃回了城里。成吉思汗说,这次他遭受这样[大]的失败,往后再也没有什么力量了,于是就不再注意他了。成吉思汗从这座城市旁走过,占领了若干其他城市和地区,到乞台方面去了。相当于伊斯兰教历623年的那孩亦勒即狗年[公元1226年]初春,他来到翁浑—答兰—忽都黑地方,在那里突然想到了自身,沉思良久;因为他曾得一梦,启示了他的死期将莅临”。“成吉思汗……说道:‘……我的死日已近,快要到地府去了。……’接着他立窝阔台合罕为继位者……就这样,他结束了这次密谈上讲的话,与他们俩分别,让他们回去统治国家和兀鲁思,自己带着军队向南家思出发了”。②“当他来到女真、南家思和唐兀惕地面交接处的六盘山地方时……其后唐兀惕国王失都儿忽……派遣使者[到他那里]请求和谈并订立盟誓”,“成吉思汗的病却一天天坏下去”。③“成吉思汗自知病危,大渐已近。遂对异密们遗告说:‘我死后,你们不要为我发丧、举哀,好叫敌人不知我已死去。当唐兀惕国王和居民在指定时间从城里出来时,你们可将他们一下子全部消灭掉!’猪儿年秋第二月十五日(伊斯兰教历624年9月)[1227年9月],他为他那著名的兀鲁黑留下汗位、领地和国家,离开了[这个]易朽的世界。”④在“成吉思汗史编年纪要”的“猪年”项内又记载说:“鸡年(始自伊斯兰教历622年2月)[公元1225年]这年春天成吉思汗在自己的斡耳朵里。……秋天他出征唐兀惕国”。“狗年(始自伊斯兰教历623年2月)[公元1226年]这一年春天,成吉思汗在翁浑—答兰—忽都黑地方突然料理起自己的私事来,他召来了当时在那里的儿子窝阔台和拖雷。他同他们坐在一起,对他们立下了遗嘱,并将窝阔台合罕立做汗位继承者,然后让他们回到各自的领地、兀鲁思和家里去。自己则向南家思进发。他来到南家思、唐兀惕、女真边界上的一个地方”,⑤“成吉思汗[这时]已病了。猪年(始自伊斯兰教历624年)[公元1227年]……他在这年由于疾病缠身,在唐兀惕地区去世了”。⑥

      《元朝秘史》对成吉思汗的去世记载相对简单,在第268节中说:“[成吉思合罕]掳掠唐兀惕百姓,将亦鲁忽不儿罕唤作‘失都儿忽’,将他杀死,将唐兀惕百姓之父母连带子孙灭绝,降旨:‘吃饭时必说[唐兀惕]彻底死绝吧!’因唐兀惕百姓不践所言,成吉思合罕再征唐兀惕百姓,将唐兀惕百姓灭绝后回来,成吉思合罕于猪儿年升天。”⑦之前提到成吉思汗在出征西夏后不久就在一次围猎行动中坠马受伤,引起发烧等病症,但是他带病继续前行,夺取了西夏大将阿沙敢不坚守的边境重地贺兰山,并一路进军。⑧

      《圣武亲征录》行文简洁,记载说:“乙酉春,上归国。自出师,凡七年。是夏避暑。秋复总兵征西夏。丙戌春,至西夏。一岁间尽克其城。时上年六十五。丁亥,灭其国以还。太祖圣武皇帝升遐之后……”文中未提成吉思汗生病之事。但与《元朝秘史》相近的是,二书都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灭其国而还,然后去世。

      而《元史》则说:“二十一年[丙戌]春正月,帝以西夏纳仇人亦腊喝翔昆及不遣质子,自将伐之。”⑨“二十二年丁亥春,帝留兵攻夏王城,自率师渡河攻积石州。”“闰月,避暑六盘山。”“六月……夏主李晛降。帝次清水县西江。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⑩《南村辍耕录》也说成吉思汗“崩于萨里川”。(11)似乎是说成吉思汗回到故土后才病逝。萨里川,又作“萨里河”,(12)《元朝秘史》作“儿”(Sa'ari Ke'er,总译作“儿地面”)。(13)其地当在克鲁伦河上游之西。哈老徒(*Qala'utu),意为“有雁之地”,那珂通世认为即《内府舆图》之“噶老台泊”。(14)《马可波罗行记》中成吉思汗去世之地的一种写法作Calatuy,冯承钧认为“此名与《元史》哈老徒之对音相近”。(15)伯希和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他还认为成吉思汗死于甘肃清水县的西河,灵柩随即运回蒙古地区的撒里怯儿之哈老徒行宫,只是这里省略了一些事实,错误在于《元史》的原始资料《实录》,因为早于《元史》三年成书的《辍耕录》已经出现了这种说法。(16)

      记载中出现这种情况,估计与成吉思汗事前要求秘不发丧的遗嘱有关。《史集》记载说:“成吉思汗自知病危,大渐已近。遂对异密们遗告说:‘我死后,你们不要为我发丧、举哀,好叫敌人不知我已死去。当唐兀惕国王和居民在指定时间从城里出来时,你们可将他们一下子全部消灭掉!’”(17)《世界征服者史》则说迟至1228年春天成吉思汗的“诸子及族人就派驿使向全世界传播成吉思汗崩驾的消息”。(18)就是说,成吉思汗的遗体被送回故地的斡耳朵并下葬后,他去世的消息才得以向世人公布。这使人产生成吉思汗在故土去世的错觉。那珂通世即针对《元史·太祖纪》的说法,分析成吉思汗不可能秋七月壬午(七月五日)在六盘山地区不豫,七天后于己丑(七月十二日)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指出所说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是指成吉思汗遗体经秘不发丧被送回老营后才公布其死讯,《元史》所据《太祖实录》等旧史一边依当时的讣告说成吉思汗在蒙古去世,一边又使用了其去世的真实日期。(19)《元朝秘史》、《圣武亲征录》、《元史》此处的记载,中间都有不少省略,以致衔接不畅、语焉不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