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17)12-0089-10 德国著名的现象学美学家盖格尔曾经提出过一个论断:“美学科学是少数几个不关心其对象之实际实在的学说中的一个。”①我们认为,盖格尔的这个论断符合西方现代美学的基本倾向,它尤其鲜明地体现在康德美学之中。本文的主要任务就是发掘导致康德美学出现这种倾向的哲学根源,并从生态立场分析其错误实质,从而论证生态审美学(即生态美学)的标识性概念“审美关切”,进而探讨事物自身得以显现的各种条件。也就是说,本文借鉴康德所说的“范导性原理”这种哲学观念,将“事物自身的显现”这个理论命题视为一条范导性原理来看待。本文并不绝对肯定,向人类显现的就一定是事物自身,但本文认为,人类应该尽最大努力,让所显现的事物最大程度上接近其自身。 一、关切的对象 关于康德美学对于后世的影响,海德格尔做过一个振聋发聩的判断:“人们可以说,迄今为止,康德表达其美学思想的著作《判断力批判》一直都只是在误解基础上起作用的。这乃是哲学史上的一个事件。”②我们难以准确判断这句话的可靠性,但是,就一个关键词而言,海德格尔的这个判断完全正确,这个关键词就是“无利害(性)”。 这个关键词出现在《判断力批判》所说的“四个契机”之中的第一个契机里,也就是该书的第2节“决定鉴赏判断的那种愉悦是没有任何关切的”。我们不妨来看康德的阐述: 我们将与一个客体的存在的表象相结合的满足称为关切。因此,这种满足总是同时与欲求能力有关,要么这种满足是它的规定依据,要么与它的规定依据有必然联系。③ 按照西方学术研究的思路,每当使用一个术语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界定该术语的含义。康德这里正是这样做的——这句话就是他对于“关切”所下的定义,是我们理解所谓的“无关切”(即通常所说的“无利害”)的前提。 “关切”的德语原文是Interesse,英译为interest,作为名词,它的意思包括:兴趣,爱好,利益,等;作为动词,它的意思则包括:使……感兴趣;引起……的关心,等。本书主要根据其动词意义将之翻译为“关切”——这个汉语词语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动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为什么这样翻译,我们留待下文再分析,这里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动词关切的对象是什么? 从康德的表述来看,关切是一种“满足”,而这种满足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与一个客体的存在的表象相结合”,一个“与欲求能力有关”。按照这种理解我们可以断言,与满足的两个特点相对应,关切的对象也可能有两个,一个是“客体的存在”,另外一个是“欲求”——二者之间有着重大差异,当然也有着密切联系。明确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来看康德的具体论述,从而进一步明确关切的对象。康德紧接着写道: 但如果问题是,某物是否是美的,我们就不想知道,在这个事物的存在中,是否具有对我们或他人而言是重要的或者可能是重要的;而是想知道,如何在纯粹的观照(直观或反思)中判断它。④ 所谓“某物是否是美的”,就是运用鉴赏力对某物做出审美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审美判断的主体所要关切的是“如何在纯粹的观照中判断它”,而不是“事物的存在”——它对于审美判断而言是无关紧要的。所谓“事物的存在”就是第一句话中“客体的存在”(德语原文是Existenzeines Gegenstandes,英译为existence of an object)。这就非常明确地表明:康德所说的“关切”的对象是“客体的存在”而不是“欲求”。后世对于康德的种种误解都是因为混淆了二者,都是因为没有细读康德的原文。康德对此可以说是反复强调,不厌其烦。比如,他继续写道: 我只想知道,客体纯然的表象是否与我们内在的满足相伴随,无论我多么漠视这种表象的客体的存在。很容易看出来,要说某物是美的并且证明我具备鉴赏力,这取决于我心里从这表象看出什么,而不取决于我依赖该客体的存在。⑤ 这里连续出现了两次“客体的存在”,都是康德所强调的所“漠视”的对象——所谓“漠视”,其实就是“不关切”,因为在康德看来,鉴赏力对某物做出审美判断,根本不依赖该“客体的存在”。康德继续通过重复来强调这个核心要点: 每个人都必须承认: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哪怕其中掺杂了最少的关切,也是很有偏爱的,(因而)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鉴赏判断。为了在鉴赏中做评鉴家,我们一定不能对事物的存在抱有丝毫的偏爱,我们必须在这方面抱持完全漠视的立场。⑥ 这里所谓“掺杂了最少的关切”,就是在最低限度上“关切”“事物的存在”,这样的判断,就“不是一个纯粹的鉴赏判断”——这是在做出“关于美的判断”时必须避免的。康德明明白白地强调:为了在鉴赏中做评鉴家,我们一定不能对“事物的存在”抱有丝毫的偏爱,我们必须在这方面抱持完全漠视的立场——这说得不能再明白了。 通过上述反反复复地强调,康德的意思非常明确,可以说毫无歧义:要运用鉴赏力对某个客体(或某物)做出纯粹的审美判断,必须完全漠视、毫不关切该客体(或该物)的“存在”。一句话,“关切”的对象是“客体的存在”或“事物的存在”,二者完全是同义词;所谓的“不关切”,就是完全漠视“客体的存在”或“事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