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 引言 青海省乐都县地处青海省东北部湟水中游南侧,在东经102°09′-102°47′,北纬36°16′-36°46′之间。西与西宁市区相邻,东与民和县毗连,南接化隆县,北与互助县隔河相望,距省会西宁市95公里,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115公里。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9万,为藏、土、蒙、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秦汉以前,乐都地区属“羌戎地”。汉代设破羌县,治今乐都县老鸦城。东晋时鲜卑建南凉国,定都乐都。隋唐时期设鄯善都督府,宋代称邈川城,明代称碾白卫,清代称碾伯县。1929年改称乐都县。现属青海省海东市。 乐都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陇中片(张盛裕、张成材1986:103),2012年划归河州片。有24个声母,32个韵母,3个声调(曹志耘、邵朝阳2001:373)。 本文语料来自笔者母语。主要合作人:雷永声(1920-1997),男,乐都县亲仁乡人;李芳兰(1923-1999),男,青海省寿乐镇人;王海梅(1940-2015),女,青海省寿乐镇人,初中文化(以上为笔者祖父母和母亲);李化保(1940-),男,乐都县寿乐镇人;王元林(1950-),男,乐都县瞿昙镇人,初中文化。 徐丹(2011:151)指出东乡族自治县唐汪话里的[xa]有多种语法功能,“除标记宾格外,‘哈’还可以标记话题,或用作动量词、语气词和补语成分”①。程祥徽(1980:148)称之为句中起停顿作用的“呵”[ho],“有时表假设,有时表时间”②。杨永龙(2014)从跨语言研究的视角出发,从格标记人手讨论了青海民和县甘沟话中“哈”的语义功能、隐现条件和句法分布。截至目前来看,对青海河湟流域“哈”一词的介词功能的分析较为充分③,而对其作为语气词的用法揭示不够全面。本文将分析乐都方言“哈”
的多种语气功能。 壹 表假设语气 1.1 在假设复句第一个分句的末尾,表假设语气。这是乐都话及河湟流域方言中“哈”的主要语法功能,学界称为话题标记,或假设助词,或“设然态的体貌表达方式”(王双成2009)。 ①你不想走哈你就坐车去! ②肉煮不烂哈老汉们
不动。 ③再打几个月工哈学费就够了。 ④好好说个哈事情还是办成哩④。 ⑤你再走迟些哈雨就来了。 ⑥
刮哈外头也不冷。 ⑦
来哈一阵子就把人泡湿了。 ⑧你不能来哈打发个学生来。 ⑨你到了哈给我来个电话。 ⑩他来了哈你就说我出去了。 前一小句假设某种事态出现,后一小句表示在这一事态出现以后要出现什么事态或采取什么行动。需要说明的是例⑨—⑩还可以理解为“如果……的时候”或“如果……之后”(参后文)。以上这类句式有时候和表示假设的连词“但”(如果)连用,强调假设语气,如:
以上(11)—(16)例中“但……哈”搭配,与例①—⑩相比假设的意味更强。说明如下:第一,“哈”的后面可以停顿,说明它是附着于前一分句的,就语法功能而言,可视为后置的连词或分句标记;可以独立表示假设,也可以与前置连词“但”连用。第二,实际口语中可以省略“但”、“哈”而不影响语意;也可以只用“但”或只用“哈”、或“但……哈”配合使用,即:
以上句子总体而言理性意义相同,但是感情色彩和语义明确程度有所差别,总体而言由a到d语气越来越显得委婉,但语义明确程度却逐渐强化。 在新派乐都话里,以上的“哈”一律可替换为“……
话”,组成“但……
话……”的框式结构。 由此看来,“哈”和表假设连词共现由来已久,结合文献和方言例证,我们认为“哈”单用是普遍用法,同表假设的连词“但”同时出现是一种强调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