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特别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国家审计是国家监管体制的重要环节,发挥国家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步骤。在新时代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的生态环境的要求,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和政府未来一段时间的关键任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借助这一手段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内涵丰富,详细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结合中国国情实际和阶段特征,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发展特点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开创生态文明实践的新局面。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深刻揭示和探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自然对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地认识了彼此之间客观存在的冲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指明了整体方向。马克思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是人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统一体。此外,马克思主义还认为,自然是人类劳动的对象,只有自然界得以存在,人们才可能从中获取生存和生产资料,人类文明才能得以延续和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和谐发展。马克思认为人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基础是实践,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导致人类与环境关系恶化最直接的根源。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特定的生产方式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该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尊重、顺应、爱护自然,才可能长久地生存。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全球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中国生态文明的实践道路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出了包括兴修水利、工业布局、植树造林、厉行节约、资源利用和人口控制等方面的生态思想,奠定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思想,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建设的渊源,对我国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邓小平对于经济建设中忽视生态环境的倾向提出了警示,指出必须坚持“能够持续,有后劲”的原则。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伟大创新和成果,蕴含着的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了党和国家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被提升到“关系人民福祉、关平民族未来”的高度,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十九大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就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国家审计的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将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生态文明建既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也不能忽视党和政府的顶层设计和主导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审计直接相关,借助后者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生的生态文明建设行为与结果之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环境性以及公平性等发表审计和鉴证意见,借此指导生态文明的建设方向、内容和形式。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在享受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福祉的同时,也正越来越受到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的重要保障,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1.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民生也是民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未来几年我国需要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体现其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意义,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建设美丽中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2.建设生态文明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由之路。当前,由于环境恶化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积聚,唯有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和谐相处,才会确保人类社会得到整体性发展和全面进步。在思想架构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视为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在经济建设方面,推动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注重人类和自然界互惠互利与共生共存关系的同时,让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在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3.建设生态文明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基于生产方式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对自然资源环境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倡导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使用;而在价值观念层面,构建生态文明体系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并倡导社会公众进行绿色消费。从这个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消减由于空气、水、土壤等污染给人类的文明生活带来重大威胁;可以让自然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 (二)国家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资源环境审计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努力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加强学习,做好规划,开展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政府环境审计在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发现我国在发展中给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并提出完善的整顿计划,从而更好地优化环境和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以及预防环境风险,进而创造一个安全的国家环境,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