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汪话的几个问题

作者简介:
阿·伊布拉黑麦·陈元龙,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副主任、研究员,E-mail:chy10026@126.com(兰州 730030)。

原文出处:
西北民族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对甘肃境内一般被认为是汉语的唐汪话的个别语音进行了分析;记录了留存在唐汪话中的东乡语词,介绍了仿造词、词义扩展的词和摹拟词;认为唐汪话是在甘青一带汉语已经受到阿尔泰语系语言严重影响,语法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基础上,受到东乡语底层影响的结果,其形成已有四百年左右的历史;认为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为分水岭,东乡语对唐汪话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普通话对唐汪话的影响日益加深,并介绍了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影响的具体表现,指出这种影响是全面、深刻、强烈、持续的,是一个大的、不会逆转的趋势。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8 年 01 期

字号:

      1985年笔者在《民族语文》第6期发表《甘肃境内唐汪话记略》一文后,唐汪话逐渐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注意。1990年,陈其光的《中国语文概要》一书介绍过唐汪话。2007年,孙宏开、胡增益、黄行主编的《中国的语言》一书全文收录了笔者的《甘肃境内唐汪话记略》一文。进入新世纪,以徐丹为代表的法国学者注意并组织调查和研究唐汪话,出了不少成果,她于2011年、2013年先后在《中国语文》、《方言》上发表了《唐汪话的格标记》、《甘肃唐汪话的语序》,于2014年7月出版了专著《唐汪话研究》。2015年,莫超、张建军在《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发表了《从语法特点看唐汪话的语言性质》。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觉得很有必要将这些年来对唐汪话的观察和一些思考整理成文,以供参考。

      

      1995年,陈其光先生带研究生到临夏作民族语言方面的调查,笔者专门向他请教了这个问题。在反复听审、辨别后,陈其光教授指出,这是辅音受了后面元音影响的问题,它们后面的元音不是舌面音i,而是舌尖音,它使得其前面的辅音舌位靠前,听感上像,但标记时仍作更为科学。

      

      二、词汇中与东乡语有关的词

      唐汪话中与东乡语有关的词主要有形义一致的词、不同形但同义的仿造词、词义扩展的词以及摹拟词,这些都反映了唐汪话中东乡语的词及东乡族思维的留存。

      形义一致的词很容易辨别,也就是通常人们认为的借词,但我们认为它是东乡语的底层成分。笔者1985年的《甘肃境内唐汪话记略》一文,在介绍这部分词时认为数量很少,大概只有几十个,但我们这些年记录的结果远远大于这个数,有近二百个,还肯定不是全部。我们将记录的这些词列于下(为了简便,唐汪话不标声调):

      

      

      

      

      

      

      以上这些词绝大部分是东乡语的,还有少量阿拉伯语、波斯语和突厥语的词以及个别来源不明的词,也是通过东乡语进入的,因为在历史上的河州范围内,这些词在其他地方的汉语,包括回族的汉语中也是见不到的,比如“斋早饭”是来自东乡语的阿拉伯语词。有些看起来是汉语的词,在此列出,是因为尽管东乡语借自汉语,但只有在东乡语中有这种用法,而在汉语其他方言包括周边汉语甚至回民的汉语中也无这种用法,或者也是明显从东乡语借过去的,比如“鸡尾骨”。唐汪话中明显借自阿拉伯语、波斯语的宗教专用词和说不清楚来自东乡语还是直接借自阿拉伯语、波斯语的词比较多,没有在此列出。

      仿造词亦可称直译词,就是按东乡语词的语义构成要素及其构成方式,用汉语语素或汉语语素与东乡语语素结合创造或者直译形成的词或词组,其中大部分词的构词结构也是一致的。例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