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建议

作者简介:
石萍萍,王宏,赵成柏,淮阴工学院

原文出处:
财政监督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作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国有企业不仅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还控制着国民生产的命脉,充分发挥着确保民生稳定的作用。所以,对于国有企业的内部管控非常重要。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确立意味着内部审计在企业的治理结构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国有企业管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专业性活动,采用规范化方法,对企业的组织活动进行审计评价,发挥控制及治理作用,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将产生较大影响。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是因受托经济责任的关系产生并发展,通过专业技能的应用,评价企业进行各项经济活动、风险管理等的有效性,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构,促进企业实现其经济效益提高的目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防范国有企业经营风险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程度决定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的高低,职能主要是审查监督国有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监督资金动向,保障企业资金的高效、安全运行,拓宽审查视野及范围,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评价国有企业经营效果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在受托经济责任前提下产生并发展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分权制产物。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典型的受托经济责任经营模式,另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也绝大部分是受托管理国有资产的经济责任人,尤其是在大型国有企业中,管理层次多,往往使得受托经济责任人的业绩评价考核落实不到位。但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审查监督,公正客观地考核评价国有企业各个职能部门进行的经济活动,审查国有企业领导层的经济决策行为的适当性、经营管理行为的有效性、经济活动执行的效率性及自我行为的约束性,才能避免企业内部出现管理层腐败现象,加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勤政廉政建设,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三)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绩效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经济活动审查监督的重要部门,主要职能之一为保障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内审人员通过对企业职能部门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审查,准确定位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并督促执行,使得各项政策措施实施到位,加强企业各项管理及内部控制,促进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增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

      内部审计随着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仍面临诸多挑战,在内部审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管理层缺乏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等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难度也在逐渐增加。

      (一)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审计工作质量低

      内部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包括内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对内审部门建设的重视度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及效率造成影响。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入行门槛低,对审计人员培训不足,致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整体偏低,中高端审计人员数量甚少。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内审人员缺乏统一的严格审核标准,往往会忽视审核期专业能力。有些国有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内审部门,影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二是国有企业内审部门组织结构不稳定,审计人员配备不足。有的国有企业内审部门隶属其他部门,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企业审计执行任务往往会出现临时借调现象,审计质量无法得到确保。三是内审人员权责不完善。国有企业内部人际关系一般比较复杂,内部审计出现问题时会影响到企业部分关系链,部分内审人员往往隐蔽出现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质量。

      (二)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审计独立性弱

      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有较强的独立性,直接隶属于企业法人的监督管理机构,在企业中处于较高的地位,从而能够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呈多元化趋势,比如已经上市的国有企业内审部门直接由董事会管理,而其他国有企业的内审部门则大多隶属于其他职能部门管理,部分传统国有企业将内审部门定位于对所属企业及领导的监督管理。这些内审部门地位普遍不高、独立性弱,反映出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没有足够重视。甚至有些国有企业将内部审计部门视为普通部门,实行绩效考核,而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取决于被审计对象的民主投票,致使关系错位,从而加剧了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之间的利益关系,牵制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开展缺乏自主性,审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审计风险增加

      企业的内部控制由管理组、治理组、全体职员共同实施,目的为实现企业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风险是指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风险未能及时防范或者会计报表上出现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若治理机构不能及时运行,运行机制不完善,对被审计对象与内部审计结构的责权分配不合理,都会出现舞弊风险;对资金的投入、流向等活动监督不严,会造成资金被侵占、挪用等风险;若对担保申请人的信贷情况调查审查不充分,会增加担保决策风险;对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的内部控制不够严谨,会增加经济效益受损的风险;对财务报告审计监督的内部控制不完善,会增加财务报告造假、真实性降低、决策失误的风险。内部审查的职能之一是监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在风险防范中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缺乏,会增加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