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发展阶段与国家统一演化动力

作 者:
朱磊 

作者简介:
朱磊,男,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 300071)。

原文出处:
台湾研究集刊

内容提要: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需要经过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双方争统一,平衡对峙;第二阶段双方争统“独”,不平衡对峙;第三阶段双方谈统一,对峙破缺,系统相变。当前两岸处于第二阶段,培育和提升国家统一演化动力是该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策重点。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建构主义的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提供和增强推动国家统一演化动力提出很好思路,而复杂性思维的视角则在综合上述各种理论优点的基础上,提出强化系统之间非线性作用具体政策建议,通过提高大陆间接力量的转化效率和外溢效果增强对台湾民众的影响力,恢复和巩固台湾岛内的国家统一自生能力。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18 年 01 期

字号:

       一、前言

       学界对当前台湾问题的形势判断大体有三种态度:1.激进观点认为两岸和平统一已无可能,理由主要是“台独”政权在岛内执政,不可能修改教材,已经比例占优的偏“独”民众,尤其是“天然独”民众会越来越多,台湾的主流民意只会日益往“独”的方向走,时间在蔡英文一边。2.保守观点认为“台独”只是假议题,毫无可能,理由是只要中国大陆不允许“台湾独立”,国际社会不可能在两岸统“独”的较量中选择承认“台湾独立”,毕竟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巨大且与台湾差距还在拉大。3.主流观点认为2016年民进党在岛内的执政是台湾政局的重大变化,对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使两岸关系增添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但中国大陆仍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平统一并未到“无望”的程度。主流观点中对“台独”风险大小和两岸关系发展前景的判断也存在较大差异。

       关于推动两岸关系朝国家统一方向演化的动力问题,学界主要有三种思路:1.自由主义观点认为两岸共同利益是和平统一的根本动力和诱因,主张通过利益诱导加强两岸合作,以自愿方式逐步走向统一。2.现实主义观点认为大陆实力强大是实现和平统一的根本动力和保障,主张通过不断增强政权实力,凭借压倒性优势采取和平或非和平的方式主导两岸统一。3.建构主义观点认为两岸接触互动是走向国家统一的根本动力和途径,主张通过双方交流互动,建构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链接,推动两岸统一。该流派认为,自由主义只能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利益合作,却无法解决两岸民众认同等两岸关系的根本问题;现实主义的理论与政策设计只适于反对“台独”,在促进两岸关系朝着国家和平统一方向发展方面缺乏着力点;建构主义理论则可以为加强两岸之间的互动、发展两岸的集体认同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两岸关系经过30多年来的和平发展,国际格局、两岸实力与内部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力量与矛盾在积聚和爆发,两岸关系发展处于剧烈的变动时期与重要的历史节点,面临极其复杂的内外局面,研究观点分歧增大而出现百家争鸣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对决策部门而言,越是纷繁复杂的情况下越需要冷静观察、抽丝剥茧、理清思路,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寻找对症药方。在对当前台湾问题的形势判断方面,需要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定位目前台湾问题所处的发展阶段,从而合理解释和认识各种“台独”现象,进而寻找和发现可以推动两岸关系由和平发展趋向和平统一的真正的内在动力。要综合各种研究思路的长处,克服自身理论缺陷,如:现实主义在强调自身实力增长的时候常常忽略在具备足够实力以前应该对台采取何种政策;自由主义在强调利益诱导的时候难以提供从利益共同体到政治共同体的途径;建构主义在强调对台互动以谋求国家认同的时候往往对双方难以形成“一中”共识束手无策。本文试图综合各家所长,从复杂性科学(complexity sciences)的思维视角对上述问题加以剖析。

       二、台湾问题的发展阶段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的实质是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台湾问题既可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也可以运用非和平方式解决。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目的是维护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也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

       从执政者的角度看,台海两岸实现和平统一需要经过三个主要阶段:争统一、争统“独”、谈统一。第一阶段的背景是在国际势力的干预下两岸势均力敌,形成平衡对峙,两岸双方的目标都是争取国家统一,都在争夺以非和平或和平方式统一对方的主导权,此时台湾岛内的民意倾向国家统一的占主流。第二阶段的背景是随着大陆综合实力持续调整增长,两岸原有的平衡对峙转为不平衡对峙,但大陆还不具备统一台湾的充分条件,两岸双方的目标变成了大陆争取国家统一,台湾在统一大陆无望的情形下开始争取“独立”,此时台湾岛内的民意呈现要求维持现状且倾向“独立”的比重大增。第三阶段的背景是大陆无论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对台湾取得压倒性优势,且具备足够多的筹码迫使国际势力不敢冒险对台湾问题进行武力干涉,两岸对峙被打破,双方都已看清中国实现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形成协商谈判的合作形势,此时台湾岛内的民意倾向统一的比率重新超越主张“独立”的人数比重。台湾当局已经是在岛内民意的压力下被动与大陆展开统一谈判,只为争取国家统一后获得较为有利的条件。

       两岸目前处于第二阶段,即争统“独”的阶段。两岸争统一的第一阶段始于台湾问题形成之初的1949年,大约截至台湾当局首次公开提出“特殊两国论”的1999年。50年间台湾当局虽然有“反攻大陆”到“和平演变”的政策转变,但总体政策是要争取国家统一的。台湾民意中支持维持现状但趋统的比例一直高于支持维持现状但趋“独”的比例,不过后期差距迅速收窄,到1999年已经接近相等。1999年后两岸进入争统“独”阶段,台湾当局开始公开放弃国家统一目标,从李登辉的“特殊两国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马英九的“不统不独论”到蔡英文的“维持现状论”,都不再将国家统一作为施政目标,虽然每一届台湾当局在对待以“一中原则”为核心意涵的“九二共识”问题上态度并不一致,但每一届台湾当局的任内官方施政取向已经转为取得“实质独立”。相应的,岛内民意自1999年后,经过几年徘徊,支持维持现状但趋“独”的比例迅速超过维持现状但趋统的比例,且差距越拉越大。在台湾问题发展的第二阶段,出现“台独”政党岛内执政、“台独”政策措施纷纷出台、持“台独”倾向的民众比率增加、台湾民众对国家统一呈现焦虑感和恐惧感等现象,都是两岸关系发展到该阶段的正常反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