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算法在翻译风格研究中的应用 詹菊红 蒋跃 支持向量机是文本分析领域应用最多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但其在翻译风格研究中的应用却并不多见。本研究基于语言计量特征,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比王科一、张经浩两译者《傲慢与偏见》译本的翻译风格。首先,用信息增益算法获取两译者具有差异性的语言特征,然后基于这些特征构建文本分类器即支持向量机(SVM),对两译者的翻译文本进行自动分类,最后用十折交叉法对分类器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证明,机器学习算法分类准确率高,且具有很强的预测功能,有助于判定或预测译本或者译者的风格。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省时省力,过程可重复,结果精确可靠,便于处理大量陌生语料和海量特征,能发现文本间更细微的特征差异,为大数据时代的探索性翻译研究提供了便利,是翻译研究科学化的一种新的尝试。另外,本研究结合统计数据对差异性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与前期研究和研究者对文本的感受高度吻合,具有很强的可解释性。 《外语教学》,2017.5.80~85 反常语的译与解 ——兼论基于翻译实践的中西译论互补 反常语不仅常见于文学作品,在非文学文本中也常有运用,国内和西方学者对这种特殊的语言表现手段皆有关注和讨论。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中专门提起这一现象,称之为“反常之语言”;美国学者刘易斯剖析了翻译中不同于“常语”的“反常语”现象,指出反常语特点鲜明,自成体系,翻译反常语不仅要有相应的原则,而且还需要新的忠实观。韦努蒂也明确认为反常语的翻译要遵循“反常的忠实”,针对性地强调了反常语“非常译”的原则,以不循常规的灵活译法来破译反常语。理清这些涉及反常语和反常语翻译的论述,无疑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反常语的认识,进而加强对于反常语翻译的研究。文章通过一些反常语的现成译例,分析、讨论了反常语的类别划分,指出了几种不同的翻译概念对反常语翻译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反常语翻译的理论和实践说明,中西译论可以相互补充,理应兼收并蓄,而翻译理论需要有翻译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87~93 意向性、意识、意图、目的(标)与言语行为 ——从心智哲学到语言哲学 说出的话是音串,写下的字是墨迹,这些物质的东西怎么会产生精神上的意义?语言使用者怎么借助这些物质的东西传达自己的用意?这是困扰西方心智哲学和语言哲学近百年的两个棘手问题,相关文献浩如烟海。文章聚焦牛津日常语言哲学家的研究,围绕意向性、意识、意图、目的与言语行为五个概念,阐述他们对两个问题的论述。在叙述上以Searle的研究为主线,参照和对比Austin和Grice的相关研究。Searle早期继承和发展了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同时在修订的基础上吸收了Grice的意义理论。Searle中期主攻意向性,并且把意向性作为言语行为的心智哲学基础,Searle中期把意图和意义跟交际分开,走上了跟Grice意义理论不同的道路。Searle晚期致力于把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生物遗传的延续或延伸来研究。 《当代语言学》,2017.3.317~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