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美学会议与新时期美育的制度逻辑

作 者:
符晓 

作者简介:
符晓,长春理工大学。

原文出处:
当代文坛

内容提要:

1980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完成了对美育思想新的叙述,加之美学学会会议和美育专门会议的多元建构,使美育成为美学史和美学制度的核心观念。新时期美学会议对美育的确证、建构与重构,很大程度上肇生了美育制度元素,对美育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流播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今天,美育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方针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制度,这在1950年代是很难想象的。1961年《文汇报》举行的“美育”座谈会上,参会者还在为是否将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而争论不休,①可见当时的美育研究状况。改革开放之后,人们一方面在与过去年代的告别和对比中来确定未来道路,另一方面在反观“历史”作出的发问和思考,②使得很多问题得以修正,美学和美育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完成自我革新并重新崛起的。

       一 第一次全国美学大会与“美育”的重生

       新时期美育制度崛起的标志无疑是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的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研究室筹备,主要由齐一和李泽厚负责,于1980年6月4日在昆明召开,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自治区的美学工作者和理论家共91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包括已是耄耋之年的朱光潜和伍蠡甫。③美学家王朝闻、蔡仪、宗白华、马采、朱彤、蒋孔阳、黄药眠、王子野和叶秀山等人因事或因病没有参会。④这次会议主要有三项议程,一是各单位介绍开展美学工作的情况、经验和计划,二是学术交流,三是成立全国美学学会。⑤在几天的学术交流过程中,诸位专家学者就美的本质、审美教育、形象思维和中国美学史方法论等专题以及一些门类艺术各抒己见,举办过多次报告会和座谈会。

       作为新时期第一次美学会议,筹备组在会议之前一直与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美学家周扬保持着紧密联系,周扬对这次会议非常关注,于5月26日专门找了相关人员谈话,谈话以录音的形式在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上播放。周扬主要从四个方面为会议奠定了理论基础,包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美学、整理中国几千年来的美学遗产、注意研究美育问题和对于美学上的学术问题采取讨论的方法解决。⑥其中,美育问题成为比较重要的方面。周扬首先指出了美育在现代化教育中的重要性,认为有必要在青少年中大力提倡和实施美育并做好美育的宣传工作,他强调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高尚、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全面健康成长”。⑦这次谈话成为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的指南,以此为圭臬,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各位代表进行了两次关于美育的讨论,讨论主要涉及五个方面:(1)美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美育要从实际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出发;(3)美育的具体内容和形式;(4)美育与智育和德育的关系;(5)关于加强美育的措施和建议。很多美学家和美学工作者围绕上述几个问题进行了会议发言。在6月5日的发言中,洪毅然在专题报告《论美育》中认为现代教育不能没有美育,美育的实施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途径之一;⑧伍蠡甫以上海为中心介绍了美育对于青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郭因认为美育应该同德、智、体并列成为四育;卢善庆介绍了王国维、蔡元培和陈望道的美育思想,认为美育需要由一个制度作为保证;朱狄和刘志一都将目光放在了小学美学教育上;李范结合教学实践对当时的美育建设提出了五点建议。⑨在6月8日下午的发言中,朱一智、赵仲牧和张云树认为应该认清美育和德、智、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认清美与真和善之间的关系;梅宝树和施昌东为美育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朱立人认为加强美育需要落实组织机构;黎明祥则认为开展美育工作不能只喊口号,必须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⑩其他与会人员也就美育的落实纷纷发言。可见,这次会议对美育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卓有成效的讨论,不但对美学和美育内部的问题进行研究,而且将美育同社会主义建设结合在一起,其影响不可谓不大。

       通过关于美育思想的讨论,与会人员认识到必须要有国家政策的干预,才能将美育在全社会尤其是学校教育中普及开来。基于此,以齐一为代表的大会筹备委员会成员“请朱光潜、伍蠡甫等四名专家写了一封很恳切的信,向中央、教育部门提议,把‘美’加入教育方针”,(11)建议将美育上升为一种国家制度。这封倡议信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1981年,教育部、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当前艺术教育事业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各级部门重视艺术教育和美育;1986年,国务院制定的“七五计划”规定各级学校要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将学生培养为“四有新人”;1989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明确规定了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方针和任务。并不能说,单单一封倡议信能够引起如此大的连锁效应,但是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确实起到了美育的崛起和重构之作用。

       二 美学学会的“美育”话语书写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对于中国现代美学和美育制度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在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简章》中,明确了“提倡审美教育”是学会的宗旨之一。(12)更重要的是,《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工作计划纲要》“建议各省、市、自治区的哲学学会和有关高等院校、艺术科研单位成立美学研究组或美学分会、研究会。经常的学术活动主要由各地方研究组或分会组织。”(13)这样一来,各地方哲学学会和相关高校等单位纷纷开始筹备省一级的美学学会,1980年代初期,兴起了一次地方美学学会成立的高潮。全国第一个地方性美学学会是天津市美学学会,于1980年9月15日成立,之后,河北(1980.10.25)、安徽(1980.11.20)、四川(1980.11.10)等地的美学学会相继成立,这一状况持续到1980年代末期。

       当时各地方美学会议的中心主旨主要围绕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所论及的话题进行,所以很多美学会议的讨论都存在关于美育的内容。如天津市美学学会成立会上,会长鲍昌就提出学会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开展什么是社会主义审美标准的讨论,加强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并打算近期“与市宣传教育部门联合举行一次美育座谈会”;(14)河北省美学学会计划“协助我省中小学美育教师,积极开展和搞好美育工作;搞好文学艺术和现实生活的审美教育”;(15)安徽省美学学会成立了审美教育研究会,“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美学教学和审美教育工作”。(16)可见美育已经成为新时期美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