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支柱,相比于其他性质的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一方面掌握着国企管理的权力,另一方面还要完成相应的管理及经济任务,因此对国有企业管理者任期内经济责任的审计尤为关键。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控是当前经济制度框架内对企业进行综合审计的重要方式和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合理、全面地审查,并做出客观的评价。2017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国有企业调整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需充分剖析我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控实际操作层面的现实问题,创新审计模式,提升审计质量,从而有效规避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各类风险。 一、防范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现实之需 国有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具有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综合属性,其中,对管理者经济责任的审计是增强企业干部管理整体实效,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公信力以及社会影响力的关键点,为了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真实有效,必须要防范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潜在风险。 首先,维护国有企业的有序运行、提升国有企业经济效益需要防范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本质上是国有企业干部监督管理体系的子系统。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对管理者任期内经济责任的审计是“强化监督管理、克服短期行为的重要要求”,对加强管理者的行为约束具有直接介入作用,可杜绝管理者凭借手中职权挪用国有资产等违法渎职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国有企业干部考核的科学性,提升企业管理的效度,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并通过经济责任综合审计,全面了解国有企业资产的真实情况,将有效规避国有企业资产浪费、流失的风险。其次,优化国有企业优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需要。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可形成真实、客观、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这一结果将用于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真实评价.用以调整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设计。是衡量领导干部职业素养、业务能力以及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管控将为干部管理提供低风险、少争议的奖惩依据,最大限度地提升干部管理的效度。最后,推进国有企业廉政建设,提升国有企业公信力需要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风险的防控将增强国有企业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促进领导干部形成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品质,使管理者具备更加强烈社会责任、经济责任以及自我责任意识。建立积极履职、自觉接受审计的心理基础。较好地保持领导干部团队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形成积极的社会影响,提升国有企业的社会公信力和凝聚力。 二、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基本类型 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六种类型。一是违反程序风险。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十分严密,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等相关制度要求。一旦出现流程遗漏和环节差错,将引发程序性风险。二是取证失误风险。取证决定着审计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取证失误将直接造成审计结果失真,审计过程及结果实效。取证失误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重要审计证据提取不足、取得审计证据不合规等。三是评价失真风险。人为因素干扰以及评价标准的不科学将引发审计结果失真风险,使错误审计结果流向顶层制度设计层面,对国有企业正确决策产生威胁。四是责任认定风险。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对象是领导干部,但对经济责任的审计要涉及到前任、现任、集体与个人、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者等多种复杂关系,导致责任认定陷入模糊地带。此外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不足也将造成审计结果失效,导致国有企业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失败。五是审计方法风险。在新媒体智能时代中,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方式方法体现出了滞后性,依靠传统方法开展审计工作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要求,而数字化审计设备及方式启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方面还有待发展,导致审计方法面临未知风险。六是外部环境风险。外部审计环境应包括法律制度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而在当前我国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内,我国整体环境处于复杂变化的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社会消极舆论干扰等情况客观存在,增添了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三、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控尽管实施多年,但也存在多种掣肘难题。第一,对审计程序流程的人为破坏,造成审计结果与实际用途脱节。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和离任时,必须要依法配合经济责任的审计,审计结果将用于对领导干部的综合评价,直接对领导干部的奖惩和选拔任免发挥作用。但部分国有企业在经济责任审计时出现“先离后审”的形式主义问题,导致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形式大于意义。第二,审计人员综合素养不足,业务能力、数字化技术水平等有待提高,审计人员配备与审计任务不匹配,因人为业务能力欠缺导致审计报告缺少时效性,审计结果的质量不高,信息全面性不够。使审计结果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不能为国有企业的决策制定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第三,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亟待更新。国有企业经历的深层次变革是对国企巨大机器的升级,要涉及到国有企业运转的方方面面。其中相关法规的滞后将使经济责任审计在参与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无法发挥出应有的职能。第四,审计独立性不足,定性评价不到位。对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缺少明确的职能范围规定,体制约束造成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不足,在审计过程中束手束脚,且审计评价比较单一,对新媒体网民评议、社会群众评议等兼顾性不够,弱化了审计工作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