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困境与对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兴建,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的流通,典藏及管理。

原文出处: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新公共管理以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为基础,通过强化市场经济的作用和倡导改革民营化和市场化,能够对公共部门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面对公共图书馆资源大量投入,急需对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进行审计,借此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运作水平,实现公共图书馆收益大于支出的目的。

      一、新公共管理对绩效审计的影响

      (一)新公共管理及其主要特征

      新公共管理源起于西方国家的一次声势浩大且旷日持久的政府运动,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其主要特征表现在:(1)新公共管理下的公共组织结构发生了改变,强化明确了政府的责任。比如,借助适当授权和放权,让部门领导更好参与到公共事务决策和实践中,以此强化政府公共管理行为的灵活性与自主性。(2)新公共管理下的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意识得到了增强。政府改变了以往社会中的官僚组织模式,向着提供公共服务的管理机构方向转变。(3)完成了从公共行政内部取向到外部取向的改变,将重视机构、过程、程序和重视项目、结果、绩效取而代之。(4)通过对私营企业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借鉴,对公共部门的管理程度和方法进行了重塑,越来越多的绩效评估技术和人力资源开发手段以及组织发展模式等,都与企业管理实践建立关联。(5)在公共管理领域引入了竞争机制,借助市场的力量对政府进行改造,以提升政府的工作效果效率。在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更多的是通过合同承包和招标的形式,通过市场化的方法加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竞争。

      (二)新公共管理对绩效审计的影响

      (1)新公共管理为绩效审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对绩效与责任给予更积极的关注,促进绩效审计的发展。(2)新公共管理为绩效审计获得了优质的政治环境支撑,能消减绩效审计的弊端。这在本质上属于政治需求的范畴,由于国家、政府与社会公众对绩效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才产生了对绩效审计的政治诉求。(3)新公共管理为绩效审计创建了更好的管理环境,强化了绩效审计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二、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的困境

      (一)审计证据获取较难

      对公共图书馆进行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审计证据被视为证实审计对象经济效益的重要载体,绩效审计中的工作安排也应建立在评价所收集的资料基础之上。其中,审计资料涉及到公共图书馆的收入和支出、资源和资产等层面的财务资料,以及组织结构和经营活动类的背景资料,包括经营目标类的资料。公共图书馆完成目标的各类方法和借助这些方法完成目标的程度也应成为审计证据。在特殊情况下,审计人员还应收集有关公共图书馆严重铺张浪费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和效果差的证据。

      (二)审计评价标准缺失

      对公共图书馆进行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将公认的会计准则视为评价财务报表的关键内容和唯一标准。在审计实践中,评价其经济行为的标准往往是通过上级管理部门负责设计应用的,审计人员一般要按照上级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展开绩效评价。由于经验和技术的缺乏,对公共图书馆进行绩效审计时,在评价绩效指标和体系建设方面存在明显局限。比如,审计指标体系中缺少重要的非财务指标和指向未来的价值指标,且单项、独立性较强的指标十分有限,这对审计“预警”是一种不可弥补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绩效审计人员还无法深入了解公共图书馆的经济效益情况,只能借助其他来源设定审计标准和衡量工作成果。

      (三)审计观念滞后

      比如,对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中,其审计的社会地位与之发挥的职能大不相符,公众普遍认为这类审计是搞形式、走过场,部分审计人员审计意识淡薄、工作敷衍;长期以来的多项财政和经济活动透明度不够、法制的不完善,使得审计中经常要面对假账盛行和预算支出混乱。

      (四)审计独立性缺位

      绩效审计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使得针对公共图书馆进行的审计绩效难以有效提升。审计对象和审计主体一般同属一个领导,存在相同的隶属与利益关系;审计机关的审计费用要经过当地政府拨付,审计人员的任免也通过当地政府进行。这样,对公共图书馆进行绩效审计时,相当于政府对其公共财产进行审查,这就无法保障审计机关和公共图书馆在实质上、形式上的彼此独立,失去审计工作的意义。

      比如,建设历时6年,投资总概算超过13亿元的某市图书馆新馆向社会开放已三年。但近期有关图书馆项目审计结果的公告显示,该项目投资总概算为133786.59万元,其中专用设备为14700万元。审计发现,该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总体情况良好,但同时有关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施工和管理不够规范、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未经批准先行施工、概算外列支费用等问题:(1)未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项目没有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其初步设计概算也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基于这样的情况开工建设是不合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预算为119050万元,和初期设计预算的133346.59万元的差距超10%,没有依据规定重新编制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工作也没有开展;同时,此项目建议书没有经过有资质的咨询机构与专家团队加以评估论证;(2)部分单项工程未按概算规定的内容、范围执行。项目概算之外还列支了部分考察支出、临时用地租赁费用、轻型客车等支出近300万元;此外,包括地上建筑装饰工程和设计费用以及场地绿化费用等项目合同,其金额与概算之间的差距近3000万元;同时,图书馆垃圾收集系统虽然是概算中需要列出的建设内容,可是在以上内容中并未得到实施,这一金额同样近300万元。(3)部分单项工程建设行为不够规范。项目工程动工与基础施工的过程中采用的部分施工图没有得到严格审查甚至不合格;相关施工图纸虽然经过了审查机构的审查也达到了合格标准,可是并没有报请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批准备案;此外,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主体结构的较大变动,可是在修改之后的施工图当中并没有体现出审查机构的工作,即没有出具任何审查报告与合格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