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3946/j.cnki.jcqis.2017.04.009 中图分类号:D6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17)04-0075-08 一、引言 2016年1月举行的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改变了台湾两个主要政党之间的权力关系。蔡英文的得票数遥遥领先国民党籍候选人,民进党在立法机构所获席次高达60%。同时,目前“泛绿”掌握的县市人口数接近全台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三,“泛蓝”仅拥有台湾22个县市中的新北市和7个中小县域。民进党是否已经改变代表中南部、中下层和中小企业的政党标签,向都市型政党演变;国民党的选举大溃败,是否意味着这一百年老党将永远失去作为主要政党(“执政党”或反对党)的地位,沦为台湾政坛的第三政党,甚至进一步“新党化”或“亲民党化”?关于这个问题,岛内外学者的看法不一。第一种观点认为,国民党在经历两次选举挫败后,已经元气大伤,难以东山再起。第二种观点认为,政党轮替是政治常态,正如民进党在2008年选举中惨败仍能起死回生一样,国民党也有可能在八年后再起。第三种观点则介于前两种观点之间。 在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中,有人倾向于将2016年选举视为带有关键意味的重组型选举,将对台湾选民的政党归属和投票行为产生长久影响。也有人表示,2016年选举不是一般的政党轮替,而是世代交替,主要根据是年轻选民,特别是首投族,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民进党或其政治盟友“时代力量”;岛内民众在身份认同和统“独”议题上的变化趋势,将日益压缩国民党的未来发展空间;国民党不接地气,党内存在深蓝和本土蓝的结构性矛盾,加上老面孔当道,年轻人没有政治发展空间;国民党背负党产这一历史包袱,弃保两难;今后岛内的主要矛盾将是民进党跟“时代力量”等新兴政治势力的矛盾。例如,日本学者小笠原认为,国民党的政治行情尚未跌到谷底,2018年很可能“六都”全丢[1]。 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认为,2016年选举并不意味着台湾政治场域的持续改变,只是民主制度下两个主要政党之间权力关系的常态变动。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年轻选民的政党认同容易发生变化,正如年轻选民在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大多支持陈水扁,而2008年又支持马英九一样,难保民进党能够永远稳住首投族的政党偏好;尽管岛内在认同问题上发生了不利于国民党的变化,但如何处理两岸关系与台湾的对外交往问题,仍是岛内划分“蓝绿”的主要政治分野;“时代力量”与民进党的选票基础存在高度重叠性,难以作为主要反对党制约民进党;民进党内同样存在派系共治的结构性矛盾,曾经出现“四大天王”当道的政治瓶颈,延缓了世代交替的进程。 持第三种观点的学者对2016年选举是否属于重组型选举持保留态度。例如,任雪丽认为,国民党的大溃败是否属于致命伤还有待验证,但该党至今几乎没有作出拨乱反正的努力[2]。卜睿哲认为,光凭身份认同和政党认同偏好的改变,尚不足以断定2016年选举是“重组型选举”。民进党能否在台湾政坛占据主导地位可能取决于蔡英文能否完成其雄心勃勃但又令人望而生畏的政策议程,而且是在面对一个不愿予以配合的中国大陆的情况下[3]。 本文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申论台湾两党体系的可延续性[4]。首先,用不同的测量指标,简要说明岛内政党生态确实已经发生“绿大于蓝”的逆转,但国民党仍是岛内的第二大政治势力,在台湾中北部地区较有基础。其次,从台湾的社会分歧来说明两党政治的现实基础。再次,从蔡英文的治理难题来说明政党轮替的不可避免性。 二、政党光谱的变与不变 2016年的选举结果显示,岛内“蓝绿”基本盘从“蓝大于绿”逆转为“绿大于蓝”。朱立伦和宋楚瑜的合计得票率低于蔡英文的得票率。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三者的区域“立委”得票率合计为40.8%,低于民进党、“时代力量”和台联党三者合计的48.4%;如果加上民进党支持的7位无党籍人士的得票数,“泛绿”的合计得票率为51.8%,比“泛蓝”高出11%。此外,“泛蓝”阵营三个政党的政党票合计为37.6%,低于“泛绿”阵营三个政党52.7%的合计得票率。在此次选举中,民进党所获地区领导人、区域“立委”和政党不分区选票占合格选民的比例分别为36.71%、28.98%和28.59%;国民党所获选票占合格选民的比例则分别为20.30%、25.27%和17.46%,两党得票率按均值计算是六四开。在地域分布上,蔡英文在新北市、台中市、彰化县、云林县等地获得35%以上合格选民的支持;民进党拥有40%以上支持度的县市仍然是台南市、嘉义县、高雄市和屏东县这四个南部重镇。“北蓝南绿”是否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尚需更多次选举结果的验证。 认为台湾已经通过2016年的关键选举、发生政党重组的学者,往往援引台湾民众在身份认同、统“独”立场特别是政党偏好上的变化,说明国民党社会基础的松动。确实,台湾民众的政党偏好在近年来发生了明显变化,认同“泛蓝”政党的不再是多数。根据台湾指标民调公司的调查数据,在2016年1月选举后,受访者对民进党的认同度首次突破30%,但对国民党的认同度仍然遥遥领先于“时代力量”,如表1所示。根据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三年间台湾指标民调公司调查数据的平均值,民众对国民党的认同度持续低于民进党,对“蓝营”的认同度低于“绿营”。与此同时,大约40%的受访者没有政党或“蓝绿”偏好。这部分民众是游离于两党体系中的中间选民,其投票意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阶段性政党轮替的发生。2016年10月后,台湾指标民调公司因经费问题未继续这项调查。不过,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近年来的政党偏好度调查,跟上述结果比较接近。如表2所示,对“泛蓝”三个政党的偏好度均值合计27%左右,与表1吻合;对“泛绿”三个政党的偏好度均值合计接近33.76%,比表1的33.1%略高。不同民调数据,都反映了近年来台湾民意中“蓝消绿长”的总体趋势。同时,小党的生存空间并未因其在2016年立法机构选举中有所斩获而发生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