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言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我国教育财政投入规模日趋扩大。作为政府教育财政投入规模的量化指标,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财政支出的比例常常被用作判断教育经费充足与否的评价标准。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指出:教育投入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度提高教育财政投入,努力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2012年达到4%的投入目标。① (一)当前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的概况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在调整财政收入分配的同时,以“公共需求”为导向,将教育服务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此阶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200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562.61亿元,占当年GDP比重仅为2.58%,远低于同期国际平均水平。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大幅攀升至22236.23亿元,占当年GDP的4.28%、财政支出的17.69%,首次达到并超过教育财政投入4%的战略目标。据统计,2014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跃升至峰值26420.58亿元,与2000年相比,15年间总体规模提高了10倍以上。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运行处于深度调整期及矛盾消化期,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因此,可以预见经济“新常态”下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压力将越来越大,以往自上而下“运动式”的资源调动改革模式已很难再复制,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量在后“4%”阶段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2012年以来,伴随着教育财政投入4%“政策红利”的释放,教育财政投入随即出现增速放缓的迹象。2014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同比增长7.89%,远低于2012年19.64%的增长速度,占GDP比重更是由2012年的4.28%跌至4.15%,教育财政投入4%的“政策红利”已开始逐步消失。 (二)后4%时代面临的首要问题 2013年1月,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013)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这一问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到4%以后,怎样建立健全教育财政投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不断增加教育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2014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要求各级部门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研究创新驱动发展顶层制度设计,通过各项制度政策的修订和完善,形成新增长的动力源泉。2016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其中第三部分第7条明确要求:督促各地依法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建立健全教育投入长效机制。 教育财政投入长效机制的首要目标是为教育事业提供充足的资源。政府部门通过统筹教育经费,努力达到或接近与教育系统总体目标产出相匹配的教育财政投入水平(Baker,200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各地政府要根据地方教育发展基本需要和国家办学条件基本要求,制定并逐步提高教育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切实保障不同地区在各自经济社会条件下达到标准所需要的教育财政经费。因此,后4%时代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当前我国教育财政充足水平究竟如何?能否满足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对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基本需求?教育财政充足水平能否随着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加保持稳步提高的趋势? 二、教育财政投入充足性研究综述 教育财政充足水平作为衡量政府教育财政投入的标准之一,不仅可以对教育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进行综合判断,也可以为将来的制度设计和部门预算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量化标准。长久以来,国内外学者在考虑教育财政充足性要求的基础之上,对教育经费标准化测算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一)国外教育财政投入充足问题研究 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教育财政投入改革的兴起和发展,教育财政投入的研究焦点逐步由传统的“公平”问题转向对“充足”问题的研究,并逐步总结出成本函数法、成功学区法、实物消耗定额法和专家判断法四种测算教育经费标准值的研究方法。 成本函数法是在控制住学生特征等产出指标的情况下,运用教育生产和成本函数构建模型,通过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出单位教育经费支出的边际产出系数,最后以此估算出达到一定水平的教育产出所需要的教育经费规模(Picus & Blair,2004);成功学区法选取若干基本达到学业标准的学区作为示范单位,采用组成因素成本核算法抽取满足该示范学区所需要投入的不同要素,再分别计算这些要素的成本,从而测算出满足充足水平的教育经费标准值;实物消耗定额法首先要设定教育规模和办学条件,其次要确定政府部门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和保障教育事业稳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并乘以对应的价格,计算出相应的成本,最后将各项成本进行加总计算出满足充足水平的教育经费标准值;专家判断法就是把相关教育专家集合在一起,结合他们的专业判断和认知为原型学校(Prototypical Schools)设计教育发展策略,最终商定出能够保证学校学生完成预期学业标准所需的资源数量。 (二)国内教育财政投入充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