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性结构的事件演化语义模型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禹(1988-),男,湖北武汉人,硕士学位,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信息处理,篇章语义学,汉语句法学;萧国政(1949-),男,湖北武汉人,博士学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言文字学、理论语言学及自然语言处理(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语言科学

内容提要:

事件演化即事件在篇章中依次变化,是篇章推进的主要手段。结合物性结构理论,同一话题下与不同话题间事件演化可构建出一套语义模型,该语义模型着重刻画事件间基于词汇语义的内部语义联系,并说明物性结构与题元结构的协同作用对事件演化提供的语义触发动力与制约机制。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11 期

字号:

      1 引言

      篇章的推进结构是对篇章结构的动态考察,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篇章推进模型,包括话题推进模型(陈平1987)、主位推进模型(朱永生1995)、启承推进模型(徐赳赳2010:449-478)、话题堆栈模型(宋柔2013)等等,以上模型从各个角度反映了篇章中话题成分与谓述成分的互动对篇章推进的系统性作用,尤其强调话题成分的作用,但对谓述成分或者事件作用的论述相对较少。Pustejovsky(2003)指出事件也是篇章叙事轴上最自然的标记,篇章中的事件是人们推断世界变化的基础。方梅(2005)认为叙事篇章的组织原则就是讲述事件,组织形态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事件对于篇章的推进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语言信息处理领域习惯用演化(evolution)描述篇章中动态发展的文本,近年来话题演化(topic evolution)研究成果相当丰富(单斌和李芳2010;胡艳丽和白亮等2012;赵旭剑和杨春明等2014)。本文借用这个概念,认为事件也存在演化,事件演化(event evolution)可以定义为在同一篇章中一个事件发展为另一个事件的过程。不在同一篇章中的事件以及同一篇章中同一事件都不是事件演化。事件演化是篇章的重要属性。因为篇章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表达事件信息,篇章一般都包含多个事件,篇章在事件的交替中不断扩充:

      (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首先公布,来自中国的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来自日本的大村智以及爱尔兰的威廉·坎贝尔与屠呦呦共同分享了本届生理学或医学奖。(新浪新闻)

      例(1)的篇章由三个事件组成,首先叙述了事件“公布”,①然后过渡到第二个事件“获得”,接着推进到第三个事件“分享”。从“公布”到“获得”就是一轮事件的演化,而从“获得”到“分享”又是一轮事件的演化,从而该报道诺贝尔奖的篇章不断延展。

      然而事件演化中的事件缺乏有效的语义关联手段,比如例(1)中事件“公布”与“获得”,“获得”与“分享”并没有直接的词典义项上的联系,在现有的主要语义知识库诸如WordNet,VerbNet,FrameNet,ConceptNet里,也没有事件的词汇概念相关联的表达机制。另外,事件演化的语义控制也缺乏语义表述,观察可知同一篇章的事件演化可以非常灵活,但是演化的事件又并不是毫无边界的。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试图构建语义模型以分析与解释:1)演化的事件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语义关系?2)这种语义关系如何约束与控制事件的演化?

      2 事件的外部语义联系与内部语义联系

      程工(2005)在介绍句法推导时阐述了“特征拷贝”与“特征引入”两个概念,前者是在句法生成中对已存在的特征进行操作,而后者是添加新的成分,前者比后者经济,并且后者受到的限制较多。我们认为在语义推导中也存在这样的区分,比如命题P“鲁迅写了《狂人日记》”与命题Q“鲁迅是《狂人日记》的作者”,如果采取“特征引入”的思路,P与Q的语义联系表征为“解说”或者“因果”关系,都没有蕴涵在P与Q的命题内部的各个成分的语义当中。而采用“特征拷贝”思路,P与Q的联系就在于“作者”拷贝了“写”的语义特征,事件“写”蕴涵于“作者”的词汇语义当中。本文将通过“特征引入”诠释的语义联系称作“外部语义联系”,通过“特征拷贝”诠释的语义联系称作“内部语义联系”。

      目前有代表性的关于事件篇章角度研究有事件链理论,都体现了篇章事件之间的外部语义联系。探讨的问题包括共享的事件参与者对事件关联性的判定(Chambers & Jurafsky 2008),比如例(1)中事件“获得”与“分享”通过共享的参与者“屠呦呦”建立联系;事件链的衔接功能与逻辑关系(张明尧2013),即事件间借助因果、转折、递进、并列、解说等逻辑关系描述所在篇章的衔接方式,比如例(1)中事件“公布”与“获得”之间的衔接用“解说”进行描写;话题链跟事件链的关系(Chen et al.2014),表现为事件话题链对事件的串联作用,比如例(1)中话题“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演化的事件起到的串联作用。以上事件参与者、逻辑关系与话题链都是借助事件外/非事件性的语义实体建立的联系。

      内部语义联系就是承载事件意义的谓词之间词汇语义的关联性,如例(1)中事件“公布”、“获得”与“分享”不靠其他语义实体,依赖的是它们之间的词汇语义关系。两种语义联系的区别分别如图1、图2所示。

      

      

      事件外部语义联系研究丰富了我们对事件与篇章结构的认识,也从各个角度细致刻画了事件在篇章中形成的链式结构对篇章连贯的影响,但是外部语义联系无法解释依次出现的事件产生的语义机制与其受到的语义约束,因为外部语义联系不是被事件规定的框架所支配(比如参与者、话题链),就是被事件的推理模式所决定(逻辑关系),所以它提供不了事件演化中事件产生的动力与诱因。归根结底,事件的外部语义联系体现的是动词中心论的视点,从该角度出发,由于动词是事件语义的中心,动词是事件各个要素的决定者,事件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动词决定的要素之间的联系,动词本身不能被其他要素决定,因而动词的产生天然缺少凭借依据,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而事件的演化只能解释为一种随机现象。那么,摆脱传统的动词中心论的束缚,本文引入强调名词作用的物性结构分析演化事件的内部语义联系,重点论述物性结构如何参与事件演化的语义模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