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级审计机关使用的是2012版审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审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分为计划管理和统计管理两个模块。计划管理模块对审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是对审计项目的过程管理。统计管理模块对审计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管理,是对审计项目的结果管理。为全面、准确、及时地体现和反映审计工作的情况和结果,笔者在使用审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的过程中,总结出几项容易出错或出现疏漏的节点和注意事项。 计划管理模块使用的注意事项 审计计划及审计项目的立项工作要及时跟进,这项工作是审计项目实施的起点,计划管理模块能够对审计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审计计划数应小于审计项目数。审计计划来源有两种,分为接受计划和新建计划。接受计划一般是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只需接受计划并分解到各审计项目执行单位即可;新建计划一般是本级机关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需要本级机关新建计划并分解到各执行单位。新建计划一般只按照审计的专业类别建立,分解到不同的执行单位,从而形成多个审计项目。所以,计划数应该小于审计项目数,无须一个计划对应一个项目。如果将一个计划分解一个审计项目会显得烦琐,也不符合审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对审计计划的管理要求。 审计项目名称应规范。根据审计类别新建计划后,分解到不同的执行单位,会自动生成一个审计项目以及审计项目名称,建议删除自动生成的审计项目名称,按照“区名+年度+审计内容”的形式重新填报审计项目,最好与填报单位审计项目计划文件的审计项目名称一致。 新建计划和分解项目时,所有要素填写不要漏项。新建计划时需要填列计划名称、计划来源类别、计划执行年度、审计内容类型、审计专业类别等14个元素,填写不要漏项。计划建立后,分解计划到执行单位自动生成一个审计项目,修改审计项目时会显示相应项目名称、计划类别等17个要素,其中计划类别、项目执行年度、审计内容、专业类别、专项审计、组织实施单位和项目执行单位7个要素是在新建计划时自动生成的,不能修改,其他要素可根据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审计项目删除应报备。审计项目因为元素填列错误不能修改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实施需要删除时,执行单位要删除审计项目时,务必报备上级审计机关做同步删除,因为修改后的新计划数据不能覆盖原来的数据。 审计项目显示“已完成”状态,应及时填报统计台账。审计计划管理模块下的“项目工作量”可以显示审计项目的当前阶段,分为尚未开始、正在现场实施、完成现场实施、已完成四个阶段。填报项目工作量时,填报了审计机关出具报告日期,审计项目则显示“已完成”阶段,填报单位应该及时填报统计台账,不得拖延。 统计管理模块使用的注意事项 统计管理模块分为台账管理和报表管理,只有正确填报台账各项指标,报表生成的结果才能准确无误。 新建台账时,慎重选择报表类型和明细分类。这两项一旦选择错误,生成台账后将不能修改,只能删除重新再建台账。删除错误台账时,务必报备上级审计机关做同步删除,否则上级审计机关会出现重复的项目台账。 填报台账时,“审计单位”指标与“审计报告”指标保持一致,“延伸审计单位”指标务必填列。 填报台账“批量录入审计项目移送处理情况”时,移送处理事项按照出具的审计移送书数量填报。移送司法机关,移送金额填入“违规金额”;移送纪检部门,移送金额填入“管理不规范金额”。 填报台账“批量录入审计项目促进健全规章制度情况”时,选择“制度类型”需慎选法律法规,多选择办法和规定。总之,多选择下面层级,慎重选择上面层级;慎重填报“建议制定修改法律法规”指标。 填报机关台账时,“已完成以前年度计划项目”+“已完成当年计划项目”要月月更新,与项目台账数保持一致。 出现跨年落实审计决定的情况,应在本年选择类似的审计项目在项目台账中填报,以确保全面反映审计成果。 审计报告或审计决定中反映了审计期间整改的违规金额,批量录入指标时,同时填报“审计期间整改金额”和“违规金额”两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