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素质教育的实施,除了与国家的政策方针指导有关外,还与教学评估体系密切相关。因而,构建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评估系统,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促进作用。本文就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提出了若干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学评估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正在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应试教育,正在受到批评。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主动地将人类科技、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文明成果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获得充分的发挥和提高,即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笔者认为,不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不是一位教师,一个年级,一所学校,一个局部地区教育部门能左右或主导的。这除了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导向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我们目前所采用和实行的教学评估体系密切相关。要实行素质教育,若没有构建出一整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评估体系,那么,不管我们有多么良好的意愿,最终素质教育仍会向应试教育回归,素质教育就会流于一句口号或一种形式。本文就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评估体系方面谈一点看法。 一、关于“应试教育”的若干认识 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因而相应地决定了与此相适应的人才也必然是侧重技术型,强调应用性等特点,从而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出现了全国的统一性(学制、大纲、教材等)等特点。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教育体系必然是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促进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公正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拨乱反正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这是必须予以客观评价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自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内容、方式、目标等方面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却未能很好地实现和适应这种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显得滞后,从而引申出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辨析以及应试教育应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讨论。而教育未能实现“转轨”主要原因有: 1.对教育功能认识上的偏差 一般说来,教育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发展人的功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和选择功能等。教育发展人的功能是应使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则表明了教育要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人才;而教育的选择功能是指社会根据受教育的程度选拔人才,个人也会通过接受教育而实现社会地位的变迁。 但是,教育的选择功能与社会竞争是紧密相联的,这一方面调动了人们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努力学习,另一方面教育则会从社会现实需求考虑人才培养的规格。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使现阶段教育的选择功能在教育功能中不恰当地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从而使教育的发展人的功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功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正是这种不相配套,必然会导致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不配套,从而导致教育结果的不配套。 2.教学评估标准的单一性、局限性 以往我们评估一个学校的质量,往往是用“升学率”作为评估中的硬指标。教育主管部门以“升学率”来评估学校,学校以“升学率”来评价教师。把教育的过程和目的单一化,即基础教育成为“升学教育”。小学的教学目的是升初中,初中教育目的是升高中,高中的教育目的是升大学。这种评估方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特别是限制了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无法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发挥。这种评估方法也使教育产生了相当的局限性,产生了误导,实际上也是“应试教育”生存的基础。我们知道,基础教育是国家在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发展而规定的最低限度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适应社会打基础。而对一个学校,一个部门的教育质量的评估标准,显然不能单以升学率来衡量。实际上,基础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单纯的选拔性教育,所以它应当是大众的、发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但由于对教育其他方面的评估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在这种评估标准的误导下,应试教育则难以向素质教育“转轨”。 3.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则一定会影响到教育的价值取向。因而目前在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一种危险的倾向:即通过培养和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来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被普遍忽视;而本来只是主要用于教育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的测验考试等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持不同价值取向的人们的一般认同。 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了一些学校借助于它作为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筹码。学校的社会竞争实质上是生源的竞争,这种竞争对学校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来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的价值取向的变化会影响办学的目的,学生和家长的价值取向的变化则必然同样会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变化,并导致社会甚至地方政府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标准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延伸到成为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资金来源、办学条件等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应试教育未必会向素质教育自觉“转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