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给我国企业治理、企业风险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等诸多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合作之中,中国企业在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中时,不可避免地要将一定数量的资本(资金、人力、物力、创意、技术等)投入其中。在这一背景下,国际合作中的审计工作越来越凸显出重要地位,这也对审计人才的英语语言输出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国际合作场域中,既要加强对国际审计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又要从跨文化交际出发,借助熟练、准确、客观的英语表达,使国际审计工作更加顺利和高效。 一、国际合作场域中的审计人才英语范式 1.审计人才英语审计报告的出具。一是标题。标题的表述应尽量精练、标准和明确,将审计报告的内容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呈现给受众。二是收件人。确认审计报告的归向,保证信息准确。三是引言。对审计报告进行提纲挈领的综述.保证内容简明扼要。四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责任段。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责任,细化相关规定,确保条理清晰。五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说明段、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段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针对以上责任段进行进一步阐述和说明。六是注册会计师签名与盖章。发挥其公证和证明作用。七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和盖章。保证审计报告具有特定的法律效力及合法性,并发挥其约束力和限制性。八是报告日期。明确审计报告的时间。 2.审计人才英语审计报告的类型。英语审计报告存在以下四种类型——标准无保留型、无保留加强调事项段型、否定意见型和无法表示意见型。相关要求如下:一是对英语审计报告来说,应具备的格式与本国国内的审计要求不同。首先,应具备完整的模式和要素,通过规范审计模式和审计报告格式,使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其次,报告中涉及的标识要保持一致;最后,审计报告要具有较高清晰度,在对其中相关要素开展记录整理时.应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结论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二是基于国际合作的状况,企业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应是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同时,在企业重大问题方面要基于安全考虑的内部控制,借助审计流程,对审计过程予以限制。三是在国际合作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要审核企业的内部财务报告,使之符合特定的条件,同时,要在审计工作底稿内开展记录工作,以清晰的逻辑和翔实的内容明确其过程和有关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审计控制过程中,应整合相关资料,突出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得到更为明确的结论。 3.审计人才应依据的英语范式程序。在国际合作场域中,要全面保持企业审计内有关程序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最大限度地关注审计报告内存在的控制缺陷,然后借助英语规范和相关程序加以梳理。具体内容如下:一是英语范式中应完成记录工作。在国际合作场域中,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制订相应的审计规划,以保证审计程序有效实施,同时要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和可获取性,为审计结论的记录工作做好准备。二是英语范式的沟通事宜。借助书面形式与审计委员会等机构进行沟通,对审计中潜在的问题加以识别,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适时加以控制。在英语范式的构建中,审计机构和审计委员会如果认为监督无效,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书面形式直接和企业董事会进行有效沟通,以此完善企业审计流程。三是英语范式中应考虑期后事项及影响。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审计基准日第一时间报告审计工作进展及相关变化,并针对期后事项进行书面声明;同时,要通过审计报告的形式公布审计内容,并确保其准确。 二、国际合作场域中审计人才英语语言输出能力的现状和成因 1.审计人才英语词汇学习滞后。由于很多审计人才都是“科班出身”,虽然学习过部分审计专业词汇和句型,但由于“非专业性”明显,审计人才对审计英语的使用(比如对审计词汇的掌握、对审计短语的理解等)通常会表现出僵化的情况,即便是在记忆审计词汇时,也只是为了应用而应用,在单词所能给出的意思之外并不能知晓更多词汇的背景,无法对词汇含义和用法进行深度掌握。这种相对滞后的审计英语学习方法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审计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却无法在国际合作实践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2.审计人才英语学习的倾向性。对身处国际合作场域中的审计人才来说,学习倾向性指的是出于特殊原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没有有意提升其表达能力,而是一直偏向于英语理解能力的提升。正是由于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较少,使得他们经常会围绕固定的话题开展学习和培训活动,其英语表达能力迟迟得不到很好锻炼。 3.审计人才英语思维的缺位。对国际合作场域中的审计人才而言,审计英语思维的缺位指的是他们缺少以英语思维习惯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进行表达的策略和技巧,这与我国现行应试教育中的“中式英语”表达方式存在紧密关联。比如,在一些审计机构中,对审计人才英语语言输出能力的训练大多体现在翻译与阅读方面,而翻译一般为限制性表达。而这种翻译式表达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不但会让审计人才在审计实践中生搬硬套,还会因为忽视了中英文句式结构而词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