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洪武》和当代方言中的见开二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洪君,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E-mail:fthjww@pku.edu.cn。

原文出处:
方言

内容提要:

本文考察中古开口二等七摄(梗江假蟹效咸山)的舒声见系字在《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的韵类分合及之后在当代官话方言中的演变和权威方言传播的层次。考察表明:(1)见开二在《中原》《洪武》两书归韵的唯一区别在于梗开二(除影母):《中原》一律归细音梗开三四,而《洪武》则除影母外一律归洪音曾开一。这一不同,在今官话方言中仍有反映:①与《洪武》基本相同的有汴洛和杭州、南京、合肥三市;②与《中原》基本相同的则仅限北京、济南及东北的白读,它们的文读却同《洪武》;其他官话亦同洪武。(2)两书的江开二均归宕开三,今多数官话亦如此;③异于两书,扬州、武汉、成都、长沙的江开二白读却归洪,与非官话方言相同。(3)假蟹效咸山五摄的见开二在两书中仍独立一类,不同于一等也不同于三四等。当代官话中它们已向不同方向归并:上述①②两型基本归细而③型则白读归洪。此外还有“擦洪塞细”的④型,程度不同地出现在西北。(4)根据以上四型的地理分布并参考邻近非官话方言,以上四型可分别称为中部、东北部、南部和西北部官话。(5)从见开二的文白异读可以窥见:明代和清前期中期的权威方言是《洪武》型的中部官话,再向前可追溯到南宋皇室南迁之前的中原汴洛音和南迁后的方言岛临安官话,包括北京在内的所有官话和非官话东南方言的见开二的文读均源于此,并对明代之后的北京音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10 期

字号:

      壹 缘起

      “粳”是古梗摄开口二等见系字,它究竟应该规范为jīng还是gēng,是1985年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在最近这次修订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笔者之前的印象是:见系开口二等字(以下简称为“见开二”)在北方为齐齿细音,南方为开口洪音;北方多是仅有细音一读而南方多是有的异读。另外,梗、江、蟹三摄的见开二在北方也有部分字为洪音且找不到声母等语音条件的限制。

      具体研究起来才发现问题并不这么简单。这次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组内的通信讨论发现,学界对“粳”之两读的性质有不同看法。

      “粳”字在《京音字汇》(1913)和《国音常用字汇》(1932)、《国语辞典》(1947)中均有洪细两读,且均以gēng为“本音”或“读音”(以下统称“文读”),以jīng为“俗音”或“语音”(以下统称“白读”)。梗开二中有同样异读的还有“”和“耕”,三本词典的处理也都是以洪音为文,以细音为白。

      不同于以上处理,徐世荣(1997)认为:“粳”的gēng、jīng两读为古今音之变,后者为今音。

      

      那么“粳”之异读到底是文白之分还是古今之变?如是文白之分,哪个音是文读?文读音源自何处?如是古今之变,gēng、jīng哪个在北京出现得更早?

      最近查看了更多的资料,有了新的收获,且涉及到宋元南北通语、明代官韵对明清北京话的影响等重要问题,于是写成本文。本文的讨论多提及《中原音韵》(据杨耐思1981)和《洪武正韵》(据《四库全书》),以下分别简称为《中原》和《洪武》。

      贰 《中原》《洪武》见开二舒声归韵的唯一区别——梗开二见

      2.1 元明之际,三四等韵在汉语绝大多数方言中合并,因而下面的讨论总是三四等韵合称,并将果一假二、曾一梗二、宕一江二分别视为一二等配套的摄来观察见开二的归向。另外,因《中原》的入声韵派入阴声而《洪武》的入声独立,两书见开二的入声与舒声在归向上不太平行,入声的分合涉及更多的因素,需另文讨论。故而下面对见开二的讨论只限于舒声,不再特别指明。

      《中原》《洪武》两书的见开二有归一等、归三四等、二等独立三种不同的归向,如表1:

      

      表1说明,《中原》《洪武》见开二归韵的唯一区别在于梗开二见系非影母字,而其他六摄的见开二和梗开二的见系非影母字的归属则两书相同,均是江开二见和梗开二见的影母字归开三四,而其他五摄的见开二保持独立。具体情况如下文。

      2.2 梗开二见系

      下页表2中《中原》的拟音据杨耐思(1981)。表中例字黑体为梗开二字,下加横划者为曾梗开三四字,其余的为曾开一字。又,由于下面的讨论涉及到近古音和多种当代方言,因此换用国际音标而不再使用汉语拼音标音。

      表2说明,梗开二见系在两书中的表现为:

      

      ①《中原》是仅“亨”一字归开口,属特例;其余一律归齐齿,是规则音变。

      ②《洪武》是影母字均归细音齐齿,其余一律归洪音开口。由于有整齐的声母条件,所以洪细均为规则音变,属有条件分化。

      

      2.3 其他六摄见开二在《中原》《洪武》中的归向考察发现,除梗开二之外,其他六摄的见开二在《中原》《洪武》两书中的归向完全相同,没有区别。

      

      表3每格内按阴阳上去各举一字,无字者标“○”。声母选取见晓影三母,分别代表塞音(含塞擦音,下同)、擦音、零声母。见晓和影母的阳平无字,分别用群匣和喻疑母填位。疑母在《中原》多归零声母,少量保持了;《洪武》则完整保留疑母。上去两声在《洪武》各分阴阳,而《中原》全浊上归去,故《中原》上声无字之位,《洪武》可能有浊上字。有对立的等,分不同单元格;合流的等,合为一格,仍按合流前的分等列举例字,以等号表示合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