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终身教育原则的提倡和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的逐步实现,大教育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关于大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方面的认识,已经取得了很多建设性的成果。以往对大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探讨促成大教育发生发展的外因——各种社会性的要求。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把教育系统作为一个社会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从其本身蕴含的生态性(整体关联性、动态平衡性)出发,探讨了大教育存在的合理内因。 关键词 大教育 教育生态系统 整体关联性 动态平衡性 当代社会,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大经济、大科技、大农业等相类似的大教育观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所谓大教育,是相对于过去的单纯的学校教育而言的,可界定为从学前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到老年教育的贯穿人的一生,并且全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参与的教育。象一切社会新事物一样,大教育的产生,必然有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对此,已有学者做过一些分析。本文拟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对大教育作一番透视,从教育生态学的基本涵义出发,试图对大教育的发生、发展作一个新的理论辨析。 一 教育生态学是借用生态学的观点来探讨教育系统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其存在的合理性是基于教育系统是由作为活动主导要素的人和各种教育环境构成的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且系统内部各种活动符合一定程度的生态规律。教育生态学的主旨是研究一定社会的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力求实现教育生态结构的最优化和教育生态功能的最佳发挥。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其整体关联性,表现为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的整体关联和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整体关联。 首先,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一样,都是人类社会自我发展的子系统,各种教育以外的社会因素都可称为与教育发展息息相关的环境。按照生态学观点,任一生态因子总要与周围环境经常不断地处于相互交换之中,因此,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也定会存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教育与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适应关系,社会各因素的变化发展总要对教育系统产生影响,并制约着其内部结构的变化。 当今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社会对其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有了变化和发展,传统的专门人才观已被一专多能或多能一专人才所取代,个人对自身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培养它所需要的人才,当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改变反应到教育系统内时,以往比较单一的学校教育系统和正规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多方面的需求。例如据美国对某个学科领域1970年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到1980年他们的那一学科知识陈旧了50%,到1986年知识已全部老化。这表明,面对新的形势,传统的学校教育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比传统学校教育有许多优越之处的多样、开放、综合、复杂的大教育应运而生。大教育较之传统学校教育的优越之处表现在:在教育目的上,大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为社会培养各种各样的复合型人才,而且在很大成份上满足受教育者自身个性发展的需要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为提高受教育者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而努力;教育内容贯穿过去、现在与未来,且与社会各系统的共同进步相连;教育对象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为社会各行各业愿意受教育的人提供实现其愿望的机会;教育方式力求突破传统的讲授方式,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采用多种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大教育是教育生态系统适应社会大环境变化的结果,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也为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提高充实自身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关联性还表现在教育系统中的任一要素都和其他要素存在相互关系,并且任一要素都处在由位于同一层级的要素共同组成的某一相对的系统之中。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随便脱离其他要素而无限制地发展。教育生态系统的每一要素都不是消极被动生硬地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其存在状态也不只隶属于一种社会力量的左右,而是整个系统与其他各种社会要素(环境)相互间进行各种形式交流的结果,其发展状况也一定会与教育系统和环境之间交往程度相协调。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整体关联性表明作为一个隐定生态系统的教育系统是多种教育形式的统一体,这种教育必定表现为大教育的形式。同时,它也表明大教育的各种教育形式相互依存的必然性。这是社会各种教育资源潜力充分发挥的可能性之所在。从大教育的纵向结构看,各种教育形式的入学人数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到高等教育应该呈递减趋势,并且只有前一教育形式正常发展了,后一教育形式才会有充足的生源和良好发展的前提。当然,这种次第的人数减少现象还与社会办学实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各种职业学校学生分流、各级毕业生直接就业等有关。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状况与正规教育在入学人数上并无很大关系,它们的发展规模与办学形式等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们就学愿望程度密切有关。不过,除入学人数方面外,成人教育、老年教育与正规教育的关系还是很密切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受过良好的、系统的正规学校教育的人,其社会形势感悟力相对强些,对个人的要求也较高,他们接受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各种充实自身、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也会对学校教育产生或正或负的影响。这不仅是社会力量单方面作用的结果,更多的也许决定于人们的意愿。比如,没有很好地接受正规教育的父母,在接受了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的教育后,意识到在青少年时期接受学校教育系统训练的重要性,便有可能强化对其子女进行正规教育必要性的认识,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正规教育的发展。 从大教育的横向结构看,大教育体系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形式。在这个体系中,正规的学校教育无疑仍居于中心位置,它将在自身不断地发展完善中给其他形式的教育提供经验和场所,同时也增加了学校教育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如兴办适合社会多方面需要的各种类型的学校,组织各种长、短期社会急需专业培训等,并在某些方面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为青少年和成人提供更多的学习和进修机会。各种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的兴起,不仅是正规教育的合理补充,同时也是充分利用教育人力、物力资源,发挥各种教育形式最佳效益的重要途径。尤其在目前,政府将办学权力下放,扩大地方办学自主权,广开办学渠道的情况下,更应依靠社会各界兴办社会急需的形式多样的业余教育,包括各种远距离的教育、电化教育、函授教育、自学教育等。从社会总体效益上看,教育体系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总是越充分越好,这就自然要求大教育系统尽量广设多种教育形式,以适应各类求学者各方面学习的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