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教育病理的挑战

——关于临床教育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施永达 上海师大教管系

原文出处:
外国中小学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7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或者说,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在教育发展的同时,教育中也出现了许多一时还让人们摸不着头脑的奇怪现象。比如,在以教育发达著称的日本,近些年来有一种被称为“脱离”的教育现象严重困扰着人们。

      “脱离”现象开始于日本的高等教育。在高学历社会中,人们出于对高学历社会的反感,一部分人开始是脱离国立大学,进而脱离任何大学,甚至包括短期大学。这被称为“大学脱离”。

      在中小学,不仅有逃学这种比较明显的“学校脱离”现象,还有大量的形式上是去学校了,但打盹、小声说话,甚至妨碍上课等的现象存在。这被称为“学习脱离”。有些学生看见老师就躲避、逃跑,这可称为“教师脱离。”此外,还有“同学脱离”、“伙伴脱离”等等。

      各种各样的“脱离”现象,虽然发生在校内,属于教育范畴,但它是全日本社会注目的逃学、欺负行为乃至青少年学生越轨行为,身心障碍等发生的一个原因。

      象医生一样,对有病的人们进行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指导等,对教育中的各种各样问题进行诊断、治疗以及予防指导。这就是日本开展临床教育学研究的背景。

      临床教育学的开拓 据介绍,最先提出“临床教育学”这个名称的是荷兰学者。在日本,1988年京都大学研究生院设立了“临床教育学”专业。标志着这门学科在日本得到了正式承认。

      临床教育学是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开展临床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是,开拓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并且作为正真的实践性的教育学的新领域。临床教育学不仅以对青少年学生的深层心理的分析为基础,使用咨询、指导等多种多样方法,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灵上的“病理”进行诊断、治疗,更注重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成长,即进行社会的、文化方面的教育等等。

      教育的病理与病理的教育 临床教育学要对现实的教育中的多发并且深刻化的各种“病理”现象进行解释,加以解决,并且提出予防的方法,首先需要对“教育病理”进行系统地研究。

      教育病理(学)一词是从医学病理(学)以及社会病理(学)这些概念借鉴过来的。实际上,社会病理(学)也是从医学病理(学)借鉴来的。这里有二个与教育病理(学)有关的概念需要的加以区别,即教育的病理与病理的教育。

      在教育中产生的病理理象,称为教育的病理;而存在着病理的教育,称为病理的教育。前者是教育病理的结果,而后者是教育病理的原因。自然,作为结果的教育病理,即教育的病理和作为原因的教育病理,即病理的教育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同时,一般而言,教育的病理表现为教育机能方面的问题比较多;而病理的教育则表现为教育构造方面的问题比较多。

      显在的教育病理与潜在的教育病理 目前已经显在化,能够被意识、被判定的病理现象称为显在教育病理;在孕育过程中,将来才显现出来、才能被意识、被判定的病理称为潜在的教育病理。

      有潜在病理的教育,现在也许什么毛病也看不出来,但在今后有可能发生严重的问题。显在的教育病理往往是由潜在的教育病理发展而来的,所以,不能忽视潜在的教育病理的存在。

      病理这个词语,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病理的反面是健康。健康是人们所期望的状态,是一种理想的和被作为目标的状态;而病理是人们不希望的,是需要克服的和应被治疗的状态,就是说病理是一个含贬义的词语。

      然而,病理并不见得是一种全面的、彻头彻尾应被否定的。所谓化坏事为好事,转祸为福,也是常有的。例如,病弱和逆境并不是人们所期待的状态,然而病弱促使人们加强锻炼,逆境使人更加坚强。所以有人认为,教育病理至少具有警告的效果、发散的效果以及代赏效果等逆机能。

      教育病理与社会病理 教育病理是社会病理的一种。家庭、学校作为教育的“现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都受到大社会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学生、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员,同时又是社会的一分子。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等要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制约。正因为如此,教育病理的产生,与社会的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是社会病理在教育中的反映。例如,在社会还不十分发达,学校还不普及的时候,教育病理表现为识字率低、教育机会不平等、等等。在学校已十分普及的今天,教育病理又表现为逃学、学历主义等等。因此,应该把视野从教育本身扩大到社会的体制和风俗,时代的特征等方面来。把握住社会病理是许多教育病理的根源,而教育病理又会促使社会病理的深刻化这一关系。

      教育病理的判定 教育是社会性的和人格性的活动,教育病理的判定要比疾病的判定困难的多。对教育病理的判定一般有两个基准,一是价值的基准,二是统计的基准。

      所谓价值的基准,就是根据社会的规范、理念或教育法规、教育理论对有关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制度等现实的教育课题作出评价和判断。如果是违背这些基准的,则可以判定为是病理的。然而,这些基准是比较主观性的和相当多样性的。所以一部分人判定为病理的教育,而在另一部分人看来是很健全、正常的教育、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如果说价值基准侧重于质的话,那么统计的基准则是根据量来判定是否是病理的。某一教育现象的平均值被认为是正常的,而与此不一致的现象则被认为是异常的、病理的。此种判定比较容易,而且客观。然而问题是有时例外并不一定是病理。以智能分布曲线为例,超过平均值的智能水平并非病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