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学的发展障碍及其解除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易棉阳,湖南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武汉,430073; 赵德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武汉,430073。

原文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经济史学具有求真、求解和求用三大功能。充分发挥经济史学的“三求”功能,要求经济史学者必须具备三项知识素养:史料考证、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当前我国的学科设置,难以培养出同时具备三项知识素养的经济史学者,这就阻碍了中国经济史学的大发展。破解经济史学发展障碍的有效办法就是重新调整学科定位,按照功能需要向经济史学者提供必须的学术训练,培养出能够发挥经济史学功能的学者,从而解除经济史学的发展障碍。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7 年 05 期

字号:

       “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已经走过100多年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史学的“研究成果令世人瞩目,形成了一些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系列标志性的研究成果”。①“然而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却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构成以往中国经济史学基础的许多主要理论与方法,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挑战。中国经济史学已经感到日益严重的危机”。②今日的中国经济史学,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经济史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忧的是经济史学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令人更为忧心的是,如果障碍不及早清除,经济史学的发展可能难以为继。清除发展障碍,首先要找到障碍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就笔者管见所及,经济史学界迄今尚无专文探讨经济史学发展障碍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更没有系统地提出破解障碍的对策。基于此,本文从功能、素养、学科定位的视角分析经济史学发展障碍的根源并提出破解对策。本文把经济史学的功能作为分析的逻辑起点,认为经济史学主要具有三大功能——求真、求解和求用。经济史学者是发挥经济史学三大功能的载体,这就要求经济史学者必须具备发挥三大功能的知识素养。如果经济史学者不具备发挥经济史学功能的知识素养,经济史学的发展就难以为继,甚至会失去其作为独立学科的价值。破解经济史学发展障碍的有效办法就是重新调整学科定位,按照功能需要向经济史学者提供必须的学术训练,培养出能够发挥经济史学功能的学者,以清除经济史学的发展障碍。

       一、经济史学的“三求”功能

       任何一门独立学科都有其独到的功能,经济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认为,可以把经济史学科的功能概括为“三求”——求真、求解和求用,“三求”实际上是回答了经济史学的3个问题:经济史的本来面貌是什么?经济史为什么是这样?经济史有什么用?

       求真是史学的品质。古希腊史学家赫卡泰厄斯说,“只有我所认识的是真实的东西,我才把他记载下来”,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也认为史家要“不怀怨毒之情,不存偏私之见,超然物外”。③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多次提到历史研究首先要求真,在他看来,研究的历史问题有大有小,但无论是横跨千年的大问题,还是一家一室的小问题,都要以求真为旨归,“善治学者不应以问题之大小而起差别观,问题有大小,研究一问题之精神无大小。学以求真而已,大固当真,小亦当真”。④尽管经济史学被划归经济学学科门,但它“首先是史”,⑤是“过去的、我们还不认识或认识不清楚的经济实践”。⑥所以,真实地“将过去的经济实践清楚地描绘出来并展示给世人,乃是经济史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⑦真实地探究和再现过去的经济实践,是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所不能承载的功能,这是经济史与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最大区别所在,也是经济史学的存在价值所在。如果经济史学所探究和再现的过去是失真的,这样的经济史学就毫无价值,所以,探求经济历史真相乃是经济史学的首要功能。

       历史事实本身不能回答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这个问题。譬如说,为什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在中国行不通?为什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不能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而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发展阶段?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研究者找到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发展规律并运用适当的理论和方法对此作出解释,这就是经济史学的求解功能。英国历史经济学家希尔德布兰德认为,经济学的目标在于发现关于经济发展的广泛适用的规律,历史法是缔造经济发展普遍规律的最好方法。⑧赵德馨则明确提出,“经济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不在于重现经济生活演变过程,而是通过分析这个过程以揭示经济生活演变的规律”,他把探求历史真相的研究成果看作是经济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而非“最终产品”,揭示经济演变规律的成果才是“最终成果”。⑨

       还原历史真相、求解历史规律的终极目的是资治于现实,即为现实所用,这就是经济史学的求用功能。经济史学的求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从经济史中提取历史经验资治于现实。在历史学产生之前,人类就懂得总结历史经验为实际服务,所以“人类对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思考要早于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的出现”。⑩历史学产生以后,无论古今中外,都强调史学应该致用。中国史学有“经世致用”的传统,刘知几说“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11)梁启超明确提出研究历史是为了资鉴现实,“历史所以要常常去研究,历史所以值得研究,就是因为要不断的予以新意义及新价值以供吾人活动的资鉴”。(12)19世纪后期,英国历史经济学家在创建经济史学科时,不仅从理念上提出经济史学的实用性而且用行动证明经济史学的实用性。阿什利认为,经济史研究可以“直接观察过去或现在的社会现实,并从中归纳出一般结论,以此来提出解决当今问题的方法”。(13)所以,阿什利“坚持认为经济史研究必须具有实用性”。(14)正因为如此,历史经济学家罗杰斯“把经济史看作是一门实用性学科”,罗杰斯“把经济史的结论拿来为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的发展服务”。(15)历史经济学家坎宁安持同样的观点,他坚信“经济史能够使经济研究重新成为一门实用科学”,事实上,到20世纪初,经济史学的实用性得到了经济学界的广泛认可,经济史不仅被经济学家“用作支持或反对眼前迫切利益特定实现过程的论据库”,而且被看作是能够“培养一批具有政治智慧的人”。(16)其二,从经济史中抽象出经济理论,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很多经济学理论都是从经济史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是他毕生研究英国经济史及经济状况的结果”。(17)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后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开展经济实践的指导理论。菲利普斯通过对1861-1957年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种替代关系,后来,萨缪尔森略加改进,形成了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这个理论直接指导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是从美国货币史中抽象出来的,对当今各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此等例子,不胜枚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