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81(2017)04-0049-08 近些年来,民粹主义成为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在国内外,人们使用这一词语去指称各种社会现象,这使民粹主义一时成为世界性的社会思潮。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有人甚至将毛泽东的民主思想与民粹主义混为一谈,这就不能不引起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界的重视。本文拟在厘清不同语境下民粹主义实质内涵的前提下,分析毛泽东民主思想对民粹主义的三重超越,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不同语境下的民粹主义 今天,民粹主义已经成为一个使用十分混乱的词语,有人用它指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策和思想,有人用它指代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仇富心理,还有人用它描述毛泽东领导的“文化大革命”等。究竟何为民粹主义?其实学界关于这个词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它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西方语境中,民粹主义是与精英主义对立的平民主义,即对平民利益的捍卫,是一个较为含糊的非阶级性概念。但在实践中它却变成了资本用以实现自身统治意志的政治意识形态。对民粹主义,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给出的解释是,一种捍卫平民利益的政治纲领或行动,通常与精英主义(elitism)相对立,以反对大商业大金融的利益为目标指向。但在资本主义国家,民粹主义通常被政客用作攻击对手的意识形态符码。贴上民粹主义的标签意味着对知识分子、对理性和秩序的否定。民粹主义甚至被妖魔化为反对大商业大金融的暴民运动,意味着社会动荡不安。由于平民、精英、理性、大商业等概念本身不很清晰,民粹主义这一概念在西方使用十分宽泛,含义是十分模糊的,有时它被用于同极权主义、纳粹主义、共产主义相提并论。 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民粹主义的含义是相对清晰的,它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再到毛泽东都明确批判过民粹主义,尤以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最为系统和尖锐。追溯民粹主义这一概念的起源,它首先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俄国,当时的俄国资本主义并不发达,农奴制又出现了严重危机。在这样的国情下,一批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主张依靠俄国农民,通过村社跨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而直接建设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他们宣扬农民是“本能的共产主义者”和“天生的革命者”,是俄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可见,马克思主义语境下,民粹主义主要是指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出现的,主张不依靠无产阶级而直接依靠农民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在小农经济基础上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思潮。民粹派的主张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列宁在批判俄国民粹派时尖锐地指出,“他们总是以真正‘人民之友’的思想和策略的表达者自居,其实他们是社会民主党最凶恶的敌人。”[1] 在中国语境中,民粹主义一词被用得十分混乱。中国学界对民粹主义概念的使用受到西方与马克思主义双重语境的影响。毛泽东从20世纪40年代以后,先后多次批判过俄国民粹主义,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和民粹主义区别开来。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在其文章《列宁主义和毛泽东主义: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若干民粹主义观点》中率先提出了“民粹主义的影响将成为毛泽东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88的看法。在此之后,国外相继出现本杰明·史华慈、施拉姆等学者针对这一问题发表观点,他们也认为毛泽东思想中带有明显的民粹主义色彩。20世纪晚期,胡绳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前瞻》这一文章的发表,使得国内针对这一问题产生了较为激烈的讨论。在这篇文章中,胡绳同样选择俄国民粹主义作为比较对象,认为“毛泽东曾染上过民粹主义色彩”[3]。学界当时针对胡绳这一文章涌现出多种不同的声音,有些学者如沙健孙反对胡绳的观点,认为毛泽东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未有过民粹主义思想;有些学者如何诚赞同胡绳的观点,认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犯下的错误是具有民粹主义色彩的。国内学界关于民粹主义的看法较为复杂,至少有如下几层含义,并各有体现:一是与精英主义相对的平民主义,如对改革开放以来仇富心理的看法;二是与民主相对的暴民运动与平民专政,如对中国革命与“文化大革命”的看法;三是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如对文化保守主义的看法;四是不经过资本主义而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跨越论思想,如对十月革命的看法。 正是由于国内外学界对民粹主义的看法繁多,不同语境下的民粹主义含义各不相同,人们关于毛泽东民主思想与民粹主义的关系看法显得十分混乱,有必要对二者进行深入比较研究。纵观国内外关于毛泽东思想和民粹主义的讨论,笔者注意到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学者所谈论的民粹主义都是俄国民粹主义。比较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和民粹主义,“是就它们某些独自显露出来的、相似的革命思想方法和具有某些共同的问题和困境而言的”[2]73。笔者之所以选择俄国民粹主义作为比较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民粹主义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俄国,俄国民粹主义拥有民粹主义的最典型形态。早在19世纪中后期,俄国就成为了历史上的第一波民粹主义浪潮的发生地,对后续的民粹主义产生着持久深远的影响。第二,俄国民粹主义产生时的背景与中国当时所处环境有一定的相似性,民粹主义产生时的俄国正处于农奴制危机,资本主义尚不发达,穷苦被压榨的农民占据俄国人口的大多数,一部分知识分子涌起,期待带领俄国农民做出社会的变革。而当时毛泽东思想产生发展的背景同样也是中国处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薄弱阶段,面临着独立和发展的两大问题,占据中国大部分人数的农民有获取土地和改变地位的迫切需求。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视人民、依靠人民,通过走群众路线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第三,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俄国民粹主义不同于其他民粹主义,俄国民粹主义仇视资本主义,从根本上否定资本制度。而毛泽东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变化也成为学界讨论毛泽东思想和民粹主义关系的一个重要判别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