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1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7)03-0001-15 如果要给早期的现象学运动做一个基本的时间划界的话,那么1902年约翰内斯·道伯特从不伦瑞克骑脚踏车赴哥廷根对胡塞尔的造访是最初的起步,1905年应当可以算作是它的真正的开始。这一年是慕尼黑的特奥多尔·利普斯的学生到哥廷根与胡塞尔及其学生会面的一年,也是阿道夫·莱纳赫在道伯特的建议下于夏季学期到哥廷根随胡塞尔学习、最后在这里完成任教资格论文的一年。自此现象学有了慕尼黑学派和哥廷根学派之分。哥廷根学派的代表威廉·沙普曾诙谐地将这个聚会称作“来自慕尼黑的入侵”:“我想那是一个夏季学期。他们是莱纳赫、康拉德、希尔德勃兰特。盖格尔时而会出现。我们利用每个机会与慕尼黑人进行日日夜夜的哲学交谈。在我们看来,他们在每一个方面都远远超过我们。”①这个说法是比较客观的,因为从1913年胡塞尔创办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刊》的编委名单上可以看出,除了胡塞尔本人之外,早期现象学运动的领导成员全都是“慕尼黑人”,都是利普斯的学生,而且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哲学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且此时已经转换而成为现象学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舍勒的宗教伦理现象学与价值感受现象学;莱纳赫的政治现象学与法权现象学;普凡德尔的意欲现象学与逻辑现象学;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还有盖格尔的审美体验现象学与感受现象学。 莫里茨·盖格尔(Moritz Geiger,1880-1937)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他最初在慕尼黑大学学习法律、文学,1900年开始先后随利普斯和冯特学习哲学和心理学。这两位老师的特点都是既探讨哲学心理学,也致力于科学心理学或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普凡德尔曾将这两种取向的心理学称作“主观心理学”和“客观心理学”。②盖格尔和普凡德尔一样,更倾心于哲学心理学;此外,他们之间的另一个相同点在于,他们都关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问题。这两个共同点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由于其哲学心理学的偏好,他们都受到来自科学心理学方面的抨击,因而都需要对自己的研究方法进行反思和做出反驳。③ 在与胡塞尔建立联系之后,盖格尔曾于1906年夏季学期在哥廷根旁听了胡塞尔的讲座“普通哲学史”并担任辅导助教。1907年2月他在慕尼黑利普斯那里以《数量学说的方法论的和实验的论稿》为题完成了任教资格答辩,他在任教资格论文的前言中同样程度地感谢了利普斯和胡塞尔。④而对于盖格尔在此期间的心理学研究,胡塞尔曾在1910年的著名长文《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中对盖格尔在第四届实验心理学大会所做的报告《同感的本质与意义》⑤赞赏说:“作者以一种富于教益的方式力求对真正的心理学问题进行区分,这些问题在迄今为止关于同感的描述和理论之尝试中有些是明确的,有些则相互混淆。而且他还讨论了人们对这些问题解决的尝试和得到的成果。”(Hua XXV,40,Anm.1) 在盖格尔之后,他的同门师弟莱纳赫也于1909年在哥廷根胡塞尔的指导下完成了任教资格答辩。他们二人随后分别在慕尼黑和哥廷根担任私人讲师,成为现象学慕尼黑学派和哥廷根学派的核心成员。在1913年出版的首卷《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刊》中,盖格尔作为编委也在编委的集体亮相中发表了他的重要著作《审美享受的现象学论稿》⑥。道伯特在给胡塞尔的信中对它评论说:“盖格尔的论著是我至此为止在他那里读到的最好的东西。他对关于他的论题的各种理论的杂乱做了整理和澄清,以至于这些问题在科学上有了决定性的进展。”(Hua Brief.II,66f.) 然而早期现象学运动的好景并不长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阿道夫·莱纳赫于1917年不幸阵亡;胡塞尔于1916年获得弗莱堡大学的任命,离开了哥廷根。罗曼·英加尔登、埃迪·施泰因、弗里茨·考夫曼、奥斯卡·贝克尔等胡塞尔在哥廷根的重要学生也先后随老师去了弗莱堡。哥廷根学派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逐渐形成气候的弗莱堡学派。但慕尼黑学派一直还在维持。尽管特奥多尔·利普斯于1914年去世,但盖格尔于1915年在慕尼黑获得了副教授的职位。他与接替利普斯心理学研究所主任位置的普凡德尔以及A.菲舍尔等人在慕尼黑仍然秉承现象学的传统,同时继续协助胡塞尔编辑出版《年刊》。除了在《年刊》第四卷上出版的“关于无意识和方法心理学的大作”⑦以外,他还开设了现象学心理学与科学哲学方面的讲座。盖格尔的讲课很受欢迎。他的学生海尔曼·蔡尔特纳回忆说:“他的讲座在教学上十分出色,他的报告极其生动和直接,始终没有讲稿,只是在偶尔需要引经据典时才会让人意想不到地从上衣口袋里像变戏法似地变出一张纸条来。他十分懂得从本己直观的全然明晰性出发来阐明复杂的关系,同时却不将它们平庸化!精雕细琢的用词造句因其优美而令人无法抗拒,但却始终朝向实事,所有这些都使得我们对他的聆听成为一种特别的享受。”⑧ 这些著作出版和讲座课程帮助盖格尔于1923年获得了哥廷根大学的哲学正教授的职位,这也就是胡塞尔在哥廷根曾有过的编外正教授(Extraordinariat)的位子。他在这个位子上一直执教到1933年,而后因为纳粹上台而不得不离开德国流亡去了美国,先后在纽约瓦萨学院(Vassar College in New York)和斯坦福大学任教。他于1937年因一场车祸而去世,享年仅57岁。在他的学生中有成名的人物,如克劳斯·贝尔格、阿隆·古尔维奇、瓦尔特·本雅明、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卡尔·勒维特等。此外,胡塞尔的学生马特乌斯·康拉德也是盖格尔的学生,并且就是他推荐给胡塞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