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10.007 这些年突然就风行起“诗与远方”,叫人有点惊喜莫名。《中国诗词大会》《成语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随后波澜大兴,一时间,世人争看诗词大会,网络遍传唐诗宋词,当然还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毛诗毛词。 20多年前我曾激切放言: 在一个物欲与技术独霸的世界,在一个人欲横流、感官膨胀的世界,在一个疯狂攫取自然、挥霍天地之精脉的世界,在一个混沌与黑暗的肉身与数字的世界,你看—— 无诗! 东方,一个恒久的源远流长的诗性的民族久已失落了诗,湮灭了思,遗弃了生存之意味。而诗人昌耀用诗洞亮着、澄明着我们今日之“活”。 诗人是启明者…… 如今,诗的回归预言一个新的审美时代的来临,新的美学风尚的兴起。 小品时代的终结与审丑叙事的消退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审美文化的变迁,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即近40年来的文化艺术曾被我国近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审丑文化占据过相当重要的地位。 小品文化的兴盛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大众艺术的主形态。以几十年来的春晚、元宵灯会等晚会上演出的节目看,小品类节目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和分量。一些明星曾长期居于舞台中心,在搞笑的宗旨之下往往放弃或忽略了美学与艺术的意蕴、品位、格调,甚至像《卖拐》等影响广远的节目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价值导向。 这一现实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的和社会的、艺术的和环境的原因。 自1840年以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残酷现实,让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去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救民水火”“挽救危亡”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一直是百年来的时代主流。忧患的文化情结,牺牲的英雄梦幻,“大同”的理想远景,启蒙和拯救的历史责任,构筑了百年革命传统中最为辉煌的“卡里斯玛”。伟人天降、英雄辈出,反映到审美文化和审美风尚上,则表现为艺术的“崇高”形态(或范畴)的高度张扬,悲剧与壮美的历史性独白,群体革命的大型“宏伟叙事”和以“华彩”编缀的英雄史诗。新中国成立以后便产生了大量的时代颂歌、“革命赞歌”和伟大史传。人们习惯于唱“时代最强音”,“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乃至“解救世界上三分之二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那是一种极其亢奋的、狂飚突进式的崇高审美心态,是延续了军事共产主义时代的一种真诚、热烈、夸张而又“万众同声”的时代审美风尚。痛苦、艰难、危困、严峻、动荡、恐怖,以及挫折、斗争、反抗、牺牲、征服、战胜成为20世纪中国审美文化的主题。此中既有包含某种乌托邦性质的革命理想主义,又有封建式的迷狂的个人崇拜。直到新时期改革开放前半期,伤痕文艺、改革文艺、反思文艺仍然遵从这一模式,高呼人道主义,呼唤主体性,恢复人的尊严。开启了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狂欢化”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伟人走下了神坛,英雄退隐到幕后,理想主义的乌托邦淡化湮灭,启蒙主义的热情消然褪去,而利他主义的崇高感在拜金的商品洪流中显出一种荒诞。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发生大规模的改变,几代人完成了由崇尚精神完善到崇尚物质实惠的转化。人们物质消费的欲望日益高涨,享乐型的生活期待日益膨胀。人们往往不再关注政治历史的伟大推动者和伟大主题,而往往更关心生活和自己身边的“小型叙事”。 人们尤其不再热衷于哲学文化形而上学地终极探寻未来世界的“辉煌远景”,转而关注自己。关注当下,关注“自我实现”。这一转变带来了中国百年来审美风尚的一次根本性的变化。由以崇高为主形态的审美道德教化文化向游戏的、娱乐的、喜剧的、休闲的消费文化转化。长期以来一直居于文化正堂的史诗、正剧、颂歌、悲剧悄然遁形,而通俗歌曲,喜剧小品、流行音像制品、电视肥皂剧和通俗小说轮番登场。在我国现代审美风尚史上一直隐身幕侧的滑稽、调侃、谐谑、反讽和戏仿等审丑的艺术风味一时间成为审美文化的主形态或准主形态,而“喜”则成了艺术美的主范畴。我们进入的是一个“小品”的时代。而这里指的小品,包含非历史的戏说、非现实的神剧、无聊的综艺、毫无艺术含量的网剧、直播,等等。 小品的时代是俗世的时代。在这个史诗远去的时代,文化走向生活,审美走向广告,艺术成为媒介,文化成了听命于市场这位大导演的命题小品。它不再绷着脸高居于象牙塔中,也不再是写满历史的鸿篇巨制。它就是芸芸众生们每天撕去一页的“日子”。工作太累了,想休息休息,精神太紧张了,想放松放松,找个“乐子”,如此而已。 小品的时代是明星的时代。各路明星占据着文化大舞台的中央。夸张、神侃、混聊、逗趣、故作轻松、玩着噱头的笑星、侃爷、丑角和歌手们,或逢场作戏,或装傻充愣,一窝蜂地拥上台,去做喜剧大师。闲聊时代,娱乐产业需要大规模地复制“笑”,却不屑或来不及深刻、深沉、深邃。它已“pass”了深度模式,平面化地将世界做成漂亮的时装。 近年,网络上也曾掀起一场场审丑文化“热”。“丑之秀”“酷之秀”大行其道,审丑叙事,广受欢迎。人气飙升的网络红人,从“凤姐”到郭美美,受到众多媒体追捧,大批市民争看“西洋景”。还有网络红人“MC天佑”“庞麦郎”“国民老公”以及男色文化,他们都以另类的风格、出格的做派、强烈的反差、挑战着社会传统和审美文化的底线,上演了一幕幕“活剧”“闹剧”。而全民审丑过程中价值观的扭曲与异化,耐人寻味。影视圈一些明星近年来的吸毒、嫖娼,让人们颇感无奈,银幕上惺惺作态,银幕下苟且为非,确乎令人哑然。网红与直播更是泥沙俱下。最近互联网直播蜂起,一些主播利用这些平台大肆传播违法违规内容。有的言语粗俗、挑逗观众,有的衣着暴露、行为轻佻。国家网信办依法关停18家传播低俗信息的直播应用。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