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中的谐声字、通假字、异体字、双声符字等为上古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总是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资料混在一起使用,这样只能构拟原始共同汉语,无法反映汉语共同语(雅言)及各方言在先秦时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古文字学界已经高度关注不同时期古文字用字与字词的关系。禤健聪《战国楚简字词研究》、陈斯鹏《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魏慈德《新出楚简中的楚国语料与史料》、田炜《西周金文字词关系研究》、周波《战国时代各系文字之间的用字差异现象研究》、黄文杰《秦汉文字的整理与研究》、张显成与王玉蛟《秦汉简帛异体字研究》、刘钰与袁仲一《秦文字通假集释》等成果,为我们探索先秦时期汉语共同语和各个方言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打下很好的基础。杨建忠在其《楚系出土文献语言文字考论》第四章“楚系金文通假字音韵研究”,将通假资料分为楚系独有和楚系、他系共有两组来分析是十分明智的。目前出土战国文献以秦系和楚系最为丰富,因此我们希望能从战国秦楚用字的差别探寻复声母在秦楚方言中的留存情况。 原始汉语有复声母已为多数学者所认同,但对于殷商时期有没有复声母,学界尚且存在很大的争议,更不用说战国时期秦汉方言有没有复声母这个问题。李存智在《上博楚简通假字音韵研究》中构拟的复声母只有*Cr-和*Cl-(她所构拟的双唇音*hm-、*sm-,舌尖音*hn-、*sn-、*hl-、*hr-、*hnj-、*snj-、*sl-、*sdj,舌根音
、*sgj-,我们认为也是复声母)。①赵彤则认为楚简中的一些特殊的声母交替现象只是反映了汉语曾经存在复声母声母,但实际上战国楚方言中复声母声母基本上已经简化为单声母声母。②那么,如何看待战国秦楚文字中的用字差异,已成为需要讨论的问题。以下我们以秦简和楚简中独有的形声字异体、通假字③、双声符字、变形音化为材料,就复声母在战国秦楚方言中的留存及其性质进行讨论。 一、*Cr-和*Cl-复声母 (一)楚简形声字异体与秦文字的对应
楚筒形声字异体表明,战国楚方言还保留了系统的*Cr-和*Cl-复声母。相反,秦简形声字则反映出秦方言中*Cr-和*Cl-复声母已经鲜有留存。楚简和秦简中独有的通假资料也是如此。 (二)楚简、秦简独有的通假字⑧与*Cr-、*Cl-复声母 1.楚简独有的通假字⑨与*Cr-、*Cl-复声母
*kran(望山M2.2)——联*ran 盐**lam(清华六·郑武夫人规孺子8)埮**lam(上博四·昭王毁室3)—掩*qlam
巤**rup(九店简M56·25)—纳*nruup 2.秦筒独有的通假字与*Cr-、*Cl-复声母
(三)秦楚简帛中的双声符字与*Cr-、*Cl-复声母 秦简中未见有与*Cr-、*Cl-复声母有关的双声符字。楚简则较多见,如:
(四)秦楚简帛中的变形音化与*Cr-、*Cl-复声母 1.楚简中的变形音化与*Cr-、*Cl-复声母
二、*S-冠的复声母
(一)楚简形声字异体与秦文字的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