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訓詁家釋讀字音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作爲工具書的韻書字書音釋方式,以音義全備爲依歸,被釋字有幾個音就得收幾個音,多多益善,故一字多音乃其必然;二是以疏通章句爲目的的經傳注疏方式,往往就句解字,就字取音,是以一字一音爲其常態。自兩漢經師以來,訓詁家詮釋經典大多如此,大凡遇見一個疑難字,需要釋其音則注音,否則不注音,音釋之中無非注音或不注音兩種選擇而已。但朱熹《詩集傳》是一個例外,爲了能再現《詩經》鏗鏘之優美旋律與神韻,朱熹在釋讀疑難字音的同時,又增加了全面疏通韻律的內容①,因此注音之外,又多了一個“叶音”,用來解說並疏通《詩經》中那些與時行詩韻不協調的韻脚,以期誦讀古詩時獲得音韻和諧的效果。既然釋音領域被擴大了,勢必要增加新的選項,從理論上說,韻脚字的音釋應當有如下的4種可能: 1.不注音也不叶音,此所注對象既非疑難字亦無用韻上的問題; 2.僅注其音,此所注對象爲疑難字但無用韻問題; 3.僅叶其音,此所注對象有用韻問題但非疑難字; 4.既注其音又叶其音,此所注對象既是疑難字又有用韻上的問題。 查《詩集傳》韻脚字的所有音釋,4種方式齊備,依常規此已足以支持“解音”“通韻”的需要了,但《詩集傳》並没有就此打住,4式之外,還有兩條: 一是在韻脚字下並排注兩個讀音,如“華:芳無、呼瓜二反”; 二是在韻脚字下並排叶兩個讀音,如“侯:叶洪姑、洪鉤二反”。 成批的韻脚字被注成兩讀並存,總令人感覺怪異。如前所說,經傳注疏的釋音普遍以一字一音爲常,而這些字兩音叶並注,却不遵守經傳音釋的基本原則,有違於常態,爲何《詩集傳》要如此地逆常規而行?稍作觀察,凡二音或二叶的韻脚字往往都不孤單,而是整個韻段中所有韻脚都兩音或兩叶並見,下面各舉一例,每個韻段列出兩個部分,首列韻段出於《詩集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2月新1版)何詩何章,再列出韻段所有的韻脚字,以旁注小號字列出朱熹的二注或二叶之音:
顯然,如果僅僅爲了疏通句中的字音或韻讀,完全不必如此作爲,此種音釋已超出經傳注疏的解音以及通韻的範圍,設立如此奇特的音釋方式必有其原因與意圖。2011年,雷勵、余頌輝撰《朱熹〈詩集傳〉所注二反、二音考》(下簡稱《二音考》)一文專門討論這個問題。《二音考》主要以被注字爲單位,探討被注字下注二音的狀況,附論二叶。文章認爲二音或二叶都是有根據的,且推測二叶的意思與二音相通。主要就二音的來源作了探討,提出了一些很有見地的觀點。但朱熹爲什麼要給整個韻段每個韻脚字都注二音或二叶,二音與二叶究竟有何異同,其結構與音釋意圖等都還有必要進一步討論。 二、二音二叶的框架結構 《二音考》窮盡《詩集傳》音釋語料,給出注有二音韻脚的資料是19個韻段中46字(其中有一字非韻脚字)。又給出二叶韻脚的資料爲29字,由於只是附帶論及,文章僅討論了兩個二叶韻段,究竟29字都出於哪些韻段則略過未提。今按,全面地看,《詩集傳》音釋中所有注二音的字,大致可分僅釋疑難字音的“正文音注”與兼釋押韻的“韻脚音注”二種。正文音注僅有“兩、賁、貓、佛、作、王”等6字,6字全都處於句中,與押韻無關。另有一個處於句末的“罝”字,貌似注二音其實是一音一叶(詳下文4.1),不屬於此類。朱熹注其二音,或顯其異讀,如《大雅·韓奕》“兩音亮,又如字”、《大雅·皇矣》“王如字,或於況反”;或辯其假借,如《周頌·敬之》“佛,符弗反,又音弼,佛弼通”。總之,正文的二音同注非常少,且採用通用術語,音釋的意圖明晰,可目爲偶然一用。《詩集傳》正文音注是符合一字一音原則的,但是,韻脚字的二音二叶突破了這個原則,它們不但數量較多,而且還有了前文所謂“韻段所有韻脚字二音二叶同現”的鮮明形式特點,因而形成如下框架格局(以大寫字母代被注字,小號字表示所注內容):
當然“某某反”也可以是直音,注成“某、某二音”或“叶某、某二音”,只是注音方式不同而已,意思没有什麼區别。與所謂“正文音注”中存異讀之類注二音不同,這種音釋是二音叶並注,整個韻段只要有一個韻脚字注二音則全體二音,有一個注二叶則全體二叶。這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式的音叶,前所未見,相當特別,其音釋意圖隱晦模糊,無法一目瞭然。一眼看去,只有一點是明確的,即二音二叶並不是單字的注音行爲,而是與韻段整體密切相關的解音說韻行爲,故此應當换一個視角,以韻段爲單位來考察二音二叶框架的成因,探討其音釋意圖。 細察每個二音二叶韻段的結構,大致可以歸納爲四個組成要素: 一是被注字,即韻段中所有的韻脚字; 二是被注字下所注音叶的切語上下字或直音字; 三是釋音術語,如“……二反”或“叶……二反”之顛; 四是整個韻段二音或二叶的框架格式。 其中“被注字”是框架結構的實體成分,取何字作注不由框架決定,而是取決於原詩使用什麼字押韻,理論上這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第二項“音叶切語或直音”主要服務於被注字,與被注字一起成爲框架中的實體部分,它們都是整個框架結構服務的對象,它們不能決定整個框架結構的規則。若要討論結構規則與音釋意圖,框架格式與音釋術語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