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博物馆馆藏一本20世纪30年代由潘序伦、顾询合著的《审计学》,长22.7厘米,宽15.6厘米,厚4.2厘米,1935年初版,由商务印书馆发行。本著作为立信会计丛书之一。 中华民国时期,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审计人才的大量需求,出现了大量培养会计、审计专业人才的会计学校。为了向各级会计、审计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当时一些著名的审计学家,出版了一系列的审计著作,如郑行巽编著的《审计学ABC》、黄凤铨编著的《中国现行事前审计制度》、杨汝梅编著的《近代各国审计制度》、何士芳编著的《审计学》等。 潘序伦、顾询合著的《审计学》是20世纪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审计学著作。该著作内容涉及审计的意义、审计的目的及效益、审计的种类、内部牵制组织、查账开始的准备工作、现金及银行往来、应收账款等32个方面。与此前一些审计专著相比较,该专著在内容上更加全面、系统,对一些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并且开始注意西方审计学说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作者认为,我国审计学说应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审计学原理和审计思想,再依据中国的国情,灵活地加以运用。 民国时期的审计学者对审计概念、审计目的、审计机关的性质、会计师审计结果效用性等一系列的问题,做了充分的研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对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后来中国审计学的继续推进发展奠定了学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