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越来越关注。财政资金用在何处,使用的效果和质量如何,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2015年3月,审计人员在某省开展财政管理信息审计时(主要为“金财工程”二期建设的相关信息系统项目),运用功效系数法对建设项目进行绩效审计,重点关注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效益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运用功效系数法绩效审计的原理和方法 (一)功效系数法的原理 功效系数法是在进行综合统计评价时,先运用功效系数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同度量转换,然后再采用算术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法,对各项功效系数求总功效系数,作为对总体的综合评价值。基本思想是先确定各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计算各指标的满意程度,经过一致性检验后,计算其总功效。 (二)绩效审计的步骤 确定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模型后,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信息系统绩效审计方法,指标体系构建分两大类,即常规指标和专项指标。常规指标是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涉及的“共性”指标,如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是基础性的评价指标。专项指标是常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不到的“个性”指标,不同评价对象需要增加不同的评价指标。如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共享性、协同性、保密性和可扩充性等指标。 量化指标体系并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允许范围。量化指标体系遵循两方面的标准,一是法定标准,主要包括国家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行业技术标准。二是参考标准,主要包括专业机构和专家的意见;预算计划和合同中规定的标准;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公认的业务惯例、良好实务、民意评价;绩效目标、行业标杆和历史业绩等。依据上述标准确定满意值和不允许值。满意值是指在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优值;不允许值是该指标不应该出现的最低值。而指标实际分值应依据审计情况打分,分值介于满意值与不允许值之间。 计算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每个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等于选定的指标与不允许值的差额除以满意值和不允许值的差额,通过此计算公式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依据各项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计算评价对象的总功效系数。一般应用加权算术平均法,通过加权评价求得总的功效系数,根据计算后功效系数的大小排列顺序。
(三)运用功效系数法的要点 首先,功效系数法是一种非财务的绩效审计方法,是建立在多目标规划原理基础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评价方法。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对评价对象应从多角度和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构建多阶指标体系矩阵,减少了单一标准评价造成的评价结果偏差。其次,功效系数法原理易于理解,方便操作。对具体指标的评价和权重的选择可采取德尔菲法,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有效结合起来,具有灵活性的同时增加绩效审计的科学性,提高了绩效审计的效率,有利于评价结果的运用。 绩效审计的具体实施情况分析 根据国家关于电子政务整体框架和信息安全管理规范的要求,按照信息系统“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建设目标,结合被审计单位的规章制度,制定打分细则,确定每个评价指标得分的合格值和最高值,然后根据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和系统运行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以及现场核实情况进行打分,利用功效系数法计算每个指标得分,计算使用的功效系数法计算基础数据见表1,评价指标设置及得分情况见表2。 本次绩效审计与信息系统审计同时开展,审计过程中共享审计发现的问题,提高了审计效率。通过绩效审计,对系统建设进行量化打分,衡量了“金财工程”项目建设的信息系统完备程度和支撑业务程度,评价了财政资金使用中是否存在损失浪费、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绩效审计报告引起了被审计单位的重视,就报告中指出的不足和提出的建议高度认可,制定了整改措施,细化了管理制定,引导后期建设的信息系统向“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目标发展。 财政资金的管理和审计不仅是让预算单位“用对钱”,更重要的是用财政资金“办好事”,绩效审计能将预算单位的注意力从“要到钱”转向注重“用好钱”上,通过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可尝试建立一套组织保障体系,即绩效评价——绩效审计——绩效问责等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向着“事前绩效预算,事中绩效跟踪,事后绩效评价、绩效审计和绩效问责”的动态绩效管理方向发展,促使财政资金的管理部门真正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再分配的依据,不断优化财政资金的分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