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环境绩效审计问题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桂春,王碧玉,北方工业大学

原文出处:
审计月刊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7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就目前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了全球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京津冀区域包含的地区主要有北京、天津、河北,是我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同时,京津冀区域与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构成拉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根据京津冀区域所具有的独特文化背景以及占据的特殊地理位置来看,该区域作为现阶段发展的重点对象,势必会成为拉动我国整体发展的“主力军”。所以京津冀区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发展前景与意义。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人们关心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有区域的环境污染与保护问题。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往年发布的年度环境状况公报中的数据,可以发现一直以来,全市的空气质量在持续改善。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硫()的浓度整体呈现出逐年下降的形势,虽然偶尔在一些年份中出现了浓度上升的波动,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在持续地改善。然而近二十年来,二氧化氮()浓度的改善成效并不显著,与二十年前的浓度相差并不是很明显,说明对于二氧化氮()的改善工作不够理想。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污染物细颗粒物(),为区域环境的空气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虽然政府已经重视对于细颗粒物()的治理工作,但是同二氧化氮()的治理情况类似,成效并不显著。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依然严峻。

      一、区域环境审计及区域环境绩效审计

      由于空气污染与治理的外部性,北京治理环境污染需要京津冀甚至华北地区共同努力。而区域环境审计正是结合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特点,通过检查区域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落实、资金分配和管理使用情况,揭示存在的突出问题,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区域优化,完善环境保护制度政策,规范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提高环境保护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推动被审计区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目前,区域环境审计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区域环境审计理论体系研究。杨肃昌等对区域环境审计进行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与产业发展动态,以区域环境承载力为导向,联系环境问题与治理的区域特征,拓宽研究领域并创新研究方法等建议。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提出区域环境审计的涵义,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阐述区域环境审计的总体目标与思路。

      第二,针对行政区域、区域特征或自然特征进行区域环境审计的研究。唐洋等从如何确定审计对象、主要污染物、审计内容等方面构建适合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环境审计模式。刘笑霞、李明辉研究了苏州将区域环境审计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有助于促进领导干部转变政绩观念、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更好地履行环境受托责任。

      总之,从研究内容来看,我国现有的区域环境审计大多以合规性审计为主,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较少,且针对区域性环境审计问题展开的系统研究并不多。

      我国正式对环境绩效审计进行研究并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21世纪初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让经济与环境实现双赢。在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在人类发展中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为此,环境绩效审计需要更高的管理需求。王恩山提出区域环境绩效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或者民间审计组织等执行的,对受托的区域性环境绩效责任承担者履行其责任的情况进行综合系统地审查、分析,提出改善环境管理绩效的建议,提高区域性环境管理绩效的一种特殊审计监督。

      二、京津冀区域环境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少跨区域治理环境的机构

      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对于各地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考核主要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准,生态环境的质量也属于行政区域负责制。这种机制虽然可以让某个区域内的环境绩效审计不断完善,但是由于京津冀区域以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为主,这些环境污染具有区域传递性,京津冀区域对跨区域的环境问题无法追究责任,跨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