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研究目的 无论是民间还是学界,都存在云南官话来自明代南京官话的说法。可是,当我们要坐实这一观点时,才发现迄今相关著述极少,且有分歧和疑问,归纳如下。 1)关于云南官话的形成,至今学界存在不同观点。代表性的有:a.云南汉语方言形成于元代,与来自陕西、四川、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江苏南京的汉族移民密切相关(毛玉玲,1997:35-36);b.云南方言形成于明代,是以南京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为基础的(李兆同,1999);c.云贵川三省的西南官话是以四川话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唐代云南已经有了稳定的汉语方言(李蓝,2010:237-239)。这三种观点究竟哪一种更符合历史呢? 2)被统称为云南官话的汉语方言内部是否存在不同的来源和历史层次?云南官话与西南官话的关系如何? 3)有学者论证云南官话的反复问句型“K-VP”与南京官话有关(张敏,1990;丁崇明、荣晶,2009),仅此特征是否足以证明云南官话的形成时间和历史来源? 4)笔者在云南调查汉语方言时,多数点的发音人说祖上是明代从南京来的(也有说祖上是清代从湖南、江西等地迁来的),若再追问,他们也都表示不知是真是假,因为没有家谱或其他证据。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云南官话的来龙去脉作尽可能全面细致的考察,将似是而非的说法探究清楚,才能切实推进云南官话史的研究。 1.2 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 1)云南官话属于西南官话,如果云南官话中那些异于周边西南官话的特点与苏皖官话①成系列对应,那么,这些特点很可能是云南官话源头的历史痕迹。 2)虽然官话方言一致性强,但可以利用100核心词的统计分析来考察官话方言内部的亲疏关系。云南官话究竟源自何方,核心词方面应该有所体现。 3)语言事实与历史文献考证并重。 2.云南官话特点比较分析 2.1 云南官话的主要特点 云南官话总体的共同特点如下表(材料引自吴积才,1989;毛玉玲,1997):
对云南官话再作深入观察就会注意到,云南官话的许多共性特征与川黔鄂等地西南官话主流交叉一致,但部分异于西南官话主流的现象也相当凸显,而这些非主流现象尤其值得关注分析。 2.2 云南官话特殊现象举例分析 由于云南官话属于西南官话,因此那些非川黔鄂西南官话主流的个性特点即谓云南官话的特殊现象。下面选取几个典型例子,辅之以方言地图②进行比较分析。 2.2.1 声母分平翘及知庄章读音的“南京型” 云南官话的声母普遍分平翘,而且古知庄章组声母的读音特点属于“南京型”(据熊正辉1990“济南型、昌徐型、南京型”三分类型),其分布比较如下图:
关于图1作如下几点说明: 1)云南官话绝大多数声母分平翘且知庄章组声母读音属“南京型”,即庄组三等读平舌(止摄合口和宕摄除外)、知章庄组二等读卷舌(梗摄二等除外),如庄组“
”读平舌,与合肥、南京话及湖北东部的江淮官话方言点遥相对应; 2)四川、湖北境内也有零星方言点与云南官话在声母分平翘、知庄章读音类型上相同,但是这些方言点的其他语言特点如[an][
]分明(贪≠汤)、无K+VP问句型(格去?)等等却与云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大不相同,所以,应区别看待; 3)据70多年前丁声树、董同龢等先生的记音(杨时逢,1969[1940]),云南宜良、昭通、大理、永胜官话音系的声母分平翘、知庄章声母读音属“南京型”,但是,吴积才(1989)、陈希(2013b)记录材料中这四个点的声母已经平翘不分、精知庄章相混了,五十年内语音发生了变化,所以,地图上标注为“■”与“□”符号重叠; 4)杨时逢(1969[1940])材料中云南文山的声母只在止摄开口前分平翘,在其他摄前均读平舌;吴积才(1989)材料中文山声母已全读平舌了,所以,单独为一种“文山型”; 5)杨时逢(1969[1940])材料中的老派丽江话分平翘,但音系十分特殊(见后文4.3.1),知庄章读音自成一类,故图中亦单独标注为“丽江型”。 2.2.2 “瞧”与“VV瞧” 动词“看”在云南官话中普遍说成“瞧”,且常常重叠为“瞧瞧”(毛玉玲,1997:38、56;吴积才,1989:228、499);而且,“VV看”(“问问看”“试试看”)在云南官话里也普遍是“VV瞧”(参看曹志耘主编,2008:语法篇91)。崔山佳(2014)研究指出,南京、扬州、合肥话等江淮官话里存在“VV瞧”,云南昆明、临沧等各地官话方言的“VV瞧”与之有渊源关系。“瞧”“VV瞧”相关分布比较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