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的控制优化与转折复句的演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郭燕妮,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珠海 519087)。

原文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关联标记在转折复句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联标记在一定机制作用下能对复句关系进行控制,从而引起转折复句系统内部的连锁反应,形成新的矛盾。为达到新的平衡,转折复句系统内部又通过标记优化来进行自我调节,最终演变成为适应交际需要的现代汉语转折复句系统。这种现代格局的形成是转折复句系统内部一系列自我调节活动的结果。为了适应人类新的交际需要,转折复句系统内部还将继续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促进转折复句系统的进一步演变。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08 期

字号:

      转折复句是偏正复句中的一种,按照通常的分类,转折复句包括转折句(以“A,但是B”为点标记)和让步句,让步句又包括容认句(以“虽然A,但是B”为点标记)和纵予句(以“即使A,也B”为点标记)。这几种类型并不是自转折复句产生之初就同时存在的,而是转折复句系统内部一系列自我调节的结果。关于这种自我调节在转折复句系统内部的运行,目前学术界还鲜有论及。徐通锵曾这样论述,“语言系统由各种大小不同的结构单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层次、有规律地组成一个高度有序的结构,其中一个结构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发其他结构成分的变化”①。就是说,语言系统任一因素的变化会引发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基于这一认识,马清华曾探讨过关联标记与复句的前后项之间的互动关系,他认为复句前后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由关联标记标明或赋予②。我们试图将讨论进一步细化,从关联标记的控制和优化两个角度入手对转折复句系统内部进行动态分析,以揭示转折复句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是如何进行的,进而揭示转折复句发生历时演变的一般规律。

      一、关联标记的控制作用

      (一)标记控制现象

      先看一组句子:

      

      例(1)、(2)是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本《老子》中的两个句子,属于无标记的两个复句,即意合式。意合式复句需要依靠前后项的意义来判断其类型。但意义的判断受句子内部结构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有时候会出现模棱两可的状态。例中的“众人”与“我”的两种处事方式分别形成对举并列,“众人”“总求让自己财富有余”“做事总有利益目标”,而“我”即“得道之人”,做法恰恰相反,不仅不索取,还“向外付出”“保持原始的质朴状态”,这样理解成转折关系也可以。因为对举关系正好处于并列关系和转折关系之间的过渡地带,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上下文或者是文章的主旨来帮助判断是并列关系还是转折关系。因为《老子》在第二十章要讲圣人之道,肯定不是去推崇“众人”的作法,也不是把“众人”与得道之人平等并列,而是为了衬出得道之人的作法,所以这两句是有所侧重的,表意重点分别在后半段。也就是说,这两句不应该是并列关系,而是转折关系。但是如果人们都要根据上下文或全文的主旨去判断这句话会降低理解复杂句子的效率,这时候就需要有一种手段能够凸显这种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效率,而转折关联词语恰好满足了这种交际需要。果然,在(魏)王弼注的通行本《老子》中,这两个句子加上了转折连词“而”。如:

      

      “而”在句中具有显化转折逻辑关系的作用,它让前后项之间的关系由并列向转折发生偏移。

      例(3)是《韩非子》中为大众所熟知的一句话,如果将句中的“虽”与“而”两个关联词去掉,句子就变成了“晋与荆强”“齐近”这两种状况的罗列并举,如果不联系上下文,这样的并举是很典型的并列关系。但文中的意思是承认“晋与荆”强,鲁国与“晋与荆”交好有道理,但是现实是“晋与荆”离鲁国远,齐国离鲁国近,如果齐国对鲁国不利,“晋与荆”即使再强大也缓解不了鲁国的燃眉之急。舍去关联词,我们需要借助语境去理解句中意思,但加上关联词之后,这种先姑且承认某一事实,再加以转折的语义关系就很明显了,也就是说,关联词“虽”“而”的搭配凸显了前后项的让步关系。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也可以将例(4)中的关联词“虽”“而”去掉,形成“死于外”与“庇宗于内”两种现象的对比,这时候可以将前后项看成是并列关系,也可以看成是转折关系。不过,按照常理,“死于外”本来是不好的事情,却能产生“庇宗于内”这种好的效果,这样就形成了对比转折,这里的对比转折是建立在常识与事实的抵触基础上的。与例(3)的前项不同的是,这里的“死于外”是一种虚拟的模态,叔孙穆子并没有“死于外”,即此例中的“虽”与“而”搭配显化的是一种虚拟的让步转折关系。

      再看例(5)。如果将关联词“纵”去掉,余下“子忘之”与“山川鬼神其忘诸”两种情况并举,只是后项用一反问句式表达否定意义,意思是“山川鬼神不忘”,与前项的“忘之”形成反义对比,同样,“子忘之”与“山川鬼神不忘”既可以视为并列关系,也可以视为转折关系,但加上标记“纵”之后前后项的逻辑关系发生了变化,向让步转折关系发生偏移。与例(4)类似的是“子忘之”也是一种虚拟的模态。

      也就是说,通过标记的竞争控制,以上复句的前后项由并列关系向转折关系发生了偏移。去掉关联标记,复句前后项基本都是相反相对的,都可以构成并列关系,但加上转折标记后就改变了前后项的逻辑关系。可见,关联标记是结构竞争中的重要辅佐力量,可以改写竞争格局。

      当然,转折关系的获得还可以有多种途径③,我们仅举例说明标记对句法结构具有控制作用。作为其来源的一支,在标记的控制作用下,并列关系可偏移为转折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