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代词“谁”的虚指和否定意义的形成机制

作 者:

作者简介:
袁毓林(1962-),男,江苏昆山人,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特别是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也涉及计算语言学和中文信息处理等应用性领域的问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江苏高校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9);刘彬(1989-),男,江西吉安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研究方向和兴趣为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及心理语言学等。

原文出处:
语言科学

内容提要:

文章主要讨论疑问代词“谁”的虚指意义和否定意义的形成机制。文章尝试证明虚指用法的“谁”字句通过不确定性陈述语气,来消除疑问代词“谁”的询问意义,但是保留了它的预设意义“存在着某些个人”,从而使虚指用法的“谁”表示“不能确定一定存在的某些个人”。而否定用法的“谁”字句通过质疑和反驳等反问语气,在“疑有信无”原则的指导下,不仅消除了疑问代词“谁”的询问意义,而且消除了它的预设意义“存在着某些个人”,从而使否定用法的“谁”表示“确定不存在的某些个人”。最后,文章还分析了“谁让我小呢?”之类特殊句式的意义,说明它跟一般的“谁”类反问句在语义解释上具有一致性。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08 期

字号:

      1 引言:“谁”的多种意义和用法

      疑问代词“谁”的用法多样,意义复杂;既可以表示询问某人的疑问意义,还可以表示虚指、任指、否定等非疑问意义。比如:①

      (1)a.你找谁?(问人)

      b.今天没有谁来过。(虚指)

      c.这件事谁也不知道。(任指)

      d.谁不说他好?(用在反问句里,表示没有一个人)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疑问代词“谁”可以表示疑问、虚指、任指和否定等多种意义。其中,例(l)a是“谁”的基本用法,其意义为问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不止一个人。例(1)b中的“谁”读轻声(unstressed or in neutral tone),表示虚指意义,即不知道的人或无须说出姓名和说不出姓名的人。例(l)c中的“谁”表示任指意义,所以例(1)c的意义相当于“这件事所有人都不知道”。例(l)d是反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其中的“谁”带全重音(with full stress and tone),表示否定意义(即没有一个人),所以例(1)d的意义为“没有一个人不说他好”(相当于“所有人都说他好”)。②除此之外,“谁”还以表示承指等非疑问意义(如“谁愿意去谁去”)。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着眼于“谁”的否定和虚指用法,③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谁”的虚指意义是怎样形成的?2)“谁”类反问句的否定意义是从哪儿来的?3)“谁”的否定意义和虚指意义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跟“谁”的疑问意义之间有什么关系?4)“谁让我小呢?”之类特殊句式表示什么意义?这种句式意义是怎样形成的?

      2 “谁”的语义成分及其语境变体

      疑问代词“谁”的基本用法是询问,意义是问人;在句中既可以作主语,也可以作宾语。例如:

      (2)a.你找谁?

      b.今天谁值班?

      显然,疑问用法的“谁”有这样一种预设:存在着一些个跟问句的谓语核心所表示的事件相关的人,但问话人不能确定具体是哪一些个人;其陈述性意义是询问,即想知道和要求对方告诉他那些个人的具体的值(比如,姓名、身份等)。因此,用集合论的术语来刻画的话,“谁”陈述的是由一系列可能用来作为回答的候选项组成的集合,即其值域(range)。

      从逻辑性质上看,疑问代词具有两重性:既是算子(operator)又是变量(variable)(Lee 1986)。作为疑问算子,它通过对作为基底的陈述句的疑问操作(用疑问代词替换相应的、可以作为答案的词语),使得句子具有询问的语义性质,并且实现其言语行为功能(要求对方提供答案);作为变量,它又限定了相应的回答的取值范围(即值域,比如某些个人或事物)。例如:

      (3)a.小王丢了某样东西。→小王丢了什么?

      b.昨天晚上某人值班。→昨天晚上谁值班?

      这种两重性,在英语的疑问代词上可以看得更清楚。英语疑问代词可以看作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wh+pronomonal。于是,who可以分析为wh+someone,what可以分析为wh+something(Chomsky 1964;Wu 1999)。正是这个wh部分表示了疑问,即像是一个算子(记作[+Wh]);正是这个pronomonal部分预设了someone、something 一类个体或个体集合的存在,即像是一个变量(记作[+Some])。相应地,汉语疑问代词“谁”的语义成分可以表示为[+Wh(询问)、+someone(某些个人)]。这样,虚指用法的“谁”的语义成分可以表示为[-Wh(询问)、+someone(某些个人)],否定用法的“谁”的语义成分可以表示为[-Wh(询问)、-someone(某些个人)]。如果上述假设和语义表示是正确的,那么就必须说明:非疑问意义的“谁”字句分别提供了什么样的词汇、句法、语义或语用线索,来提醒和保证听话人正确地识解其中的“谁”表示疑问还是非疑问(虚指、否定等)意义的?例如:

      (4)a.没有谁去过。

      b.我的书不知道被谁拿走了。

      (5)a.这话儿谁会相信呢?

      b.谁让你进来的?快给我出去!

      我们凭什么知道例(4)中的“谁”表示虚指意义,例(5)中的“谁”表示否定意义呢?

      显然,如果把虚指和否定等非疑问意义看作是表示疑问的“谁”在具体句子中的语境变体,那么必须具体地刻画清楚这种语境条件到底是什么。④这正是下文要讨论的内容。

      3 “谁”的虚指意义的形成机制

      要想有效地描写“谁”的虚指、否定等非疑问意义的语境条件,首先要了解和明确“谁”表示疑问意义的语境条件,以此作为参照标准才能事半功倍。其实,前贤已经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对疑问(或询问)行为进行了大量的语用学研究。我们根据当下课题的需要,强调疑问(或询问)行为的下列语用预设特点:

      (6)i.问话人(A)不知道某个信息(M),并且他(A)想知道这个信息(M);

      ii.问话人(A)认为被问人(B)知道这个信息(M),并且他(B)愿意告诉他(A)这个信息(M)。

      在这样的语用前提之下,问话人(A)用问句(Q)向被问人(B)询问。

      具体落实到疑问代词“谁”上,上述语用预设特点可以具体化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