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17)02-0075-07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是两岸产业合作的基础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生产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促使国际生产分工更加细化,产品生产在空间上得以分离,一件产品的生产根据不同的生产环节、生产步骤和不同的零部件被分散至世界各地,每个国家和地区专注产品生产的某一特定环节,并在该环节上进行专业化生产①,这一过程很好地诠释了全球价值链(GVCs)的形成②。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认为,GVCs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商品和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生产与分销以及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GVCs代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创造顺序,包括不同供应链与需求链的有关活动,而价值链各环节如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进行配置,则取决于比较优势。 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开始“去工业化”进程,因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开始投资大陆。30多年来,台湾依次将劳动、资本和技术等密集型产业转移至大陆,两岸产业分工经历了一个以垂直分工为主—兼具垂直与水平特征的混合型分工—以产业内功能性分工和产业间水平分工为特征的多元化分工形态演进过程③,两岸产业合作也因其特殊历史关系和明显互补结构而成为全球生产分工最典型经济现象之一。台商将产业跨越两岸主要采取的运营模式是台湾地区母公司从欧美获取订单,自日本进口核心技术与零组件,在台湾从事中高端中间品生产,大陆子公司则是“两头在外”的加工出口企业,从事低端产品生产。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大陆改革开放推动下,两岸产业合作迅速发展,特别是入世后,大陆经济快速腾飞,对台商吸引力越来越强,台湾产业链的制造端加快向大陆转移。台商对大陆投资由原来寻求产品加工基地转向现在开拓市场④,不再是简单平行移动设厂,而是将采购、生产、管理等各环节进行联动转移。台商将产业跨两岸运营,形成产业链分工⑤,处于GVCs不同节点,这是一种全方位参与价值链整合的产业合作模式,但两岸产业合作位居GVCs低端位置,对价值链控制能力较弱。从已有文献看,多数基于经验分析,如马凤彪等人以IT产业为例研究了两岸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⑥、罗家德以全球商品链为例研究了台资企业在两岸布局中的分工问题⑦、林永权等人以开放陆资赴台投资汽车产业为例研究了台湾汽车产业强化经营大陆市场和发展自主品牌等问题⑧。基于GVCs角度研究较少,原因是对国际生产分工格局下两岸产业合作认知有限,不能准确把握两岸产业合作特征和发展方向。同时,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格局调整和技术革新,衍生出许多新兴产业,两岸产业如何攀升全球价值链条,提升合作层次,显得尤为迫切。 二、两岸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一)测度指标与数据来源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Robert Koopman等人提出了测度某经济体某产业在GVCs上所处国际分工地位的指标——GVCs地位指数⑨。该指数用某一经济体某产业中间品(用于其他经济体生产和出口最终产品)出口值,与该经济体该产业中间品(用于该经济体生产和出口最终产品)出口值进行比较,也即该经济体某产业向其他经济体出口中间品的对数值与该经济体该产业出口中使用的进口中间品的对数值之差。公式如下:
其中,
表示r经济体i产业GVCs地位指数;
表示r经济体i产业间接增加值出口,即r经济体i产业向其他经济体出口中间品,且有多少国内增加值被包含在中间品出口中,经另一经济体加工后又向第三方经济体出口;
表示r经济体i产业出口最终产品中包含国外增加值,即r经济体i产业出口最终产品中所包含国外进口中间品价值;
表示r经济体i产业以增加值统计的出口值。 如果r经济体处于GVCs上游,则它通过向其他经济体提供投入品来参与GVCs生产,此时出口中间品增加值大于同产业进口中间品增加值;如果r经济体处于GVCs下游,则它使用其他经济体投入品来制造最终产品并出口,此时进口中间品增加值大于同产业出口中间品增加值。GVCs_Position指数受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影响,数值仅说明其处于GVCs上游还是下游,而不能简单说其GVCs地位高低。当然,r经济体GVCs_Position指数越高,则出口中间品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差额越大,对其他经济体影响越大,生产过程中获取利润相对丰厚;反之,该经济体生产受其他经济体影响较大。因各经济体要素禀赋不同,参与GVCs方式相差较大,所以GVCs_Position指数应结合GVCs参与率指数来观察。公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