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养老项目审计研究

作者简介:
凌玲,王丽,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冬梅,江苏省镇江市教育局。

原文出处:
财会通讯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根据联合国2015年最新预测表明,我国2035年以后将面临甚至比美国更为严重的人口老化问题。我国人口学家最新研究探讨,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6亿,占总人口比重超1/4。随着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以及家庭人员结构的变革,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正逐渐失去其支撑地位,养老机构将凸显更加明显的作用。从我国国情而言,第一,我国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第二,通过相关机构的调研得知现在老年人对于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率比前几年有所上升。第三,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也日趋变好,所以我国对于建设养老机构的需求,发展福利事业比其他国家更大更迫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财政实力不够雄厚,必须引入灵活多样的市场化融资方式来建设养老机构,PPP模式应用于养老机构建设已是趋势。多年来,我国的PPP项目审计重心一直局限于传统的审计模式,即财务审计。从决策科学的角度而言,财务审计可视为一类事后评价模式。由于PPP项目投资巨大、运作时间周期很长、工程复杂、专业性要求高以及缺乏有效的独立监管,在建设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不可预见性因素甚至人为因素导致项目出现隐患。本文认为对PPP养老项目的审计监督和协调应该是一个长期过程,单纯依靠事前监督难以获取立项的监督效果,因此初步构建PPP养老项目全生命周期审计模式,以保证PPP有效运行。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的简写)起源于英国,意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我国财政部将其定义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全过程合作关系,以授予特许经营权为基础,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为基础,通过引入市场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双方优势,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对PPP形成公认一致的定义。广义的PPP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而狭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括BOT、TOT、DBFO、DBO等多种模式。狭义的PPP与BOT原理相似,都由“使用者付费”,但其比BOT更加强调公私部门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财政部更加关注狭义PPP项目的实施。

      PPP项目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伙伴关系是PPP项目的第一大特征,即所有成功实施的PPP项目都是建立在伙伴关系之上。PPP项目是政府和私人部门在平等协商、相互信任、相互独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通过事先达成协议而结成的一种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第二,利益共享是PPP项目的第二大特征。利益共享并不是政府和私人部门简单的分享利润,还需要对私人部门可能实现的高额利润进行控制。第三,风险共担是PPP项目的第三大特征。任何项目都不能保证百分百成功,有收益就注定伴随着风险。PPP项目与BOT、TOT等公私合营项目最大的不同就是,政府和私人部门并没有单纯地割裂开来,私人部门也不是在政府部门的垂直领导之下,二者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在项目投资初期就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政府需要承担部分风险,减少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PPP项目的三个特征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伙伴关系是PPP项目的基础,没有伙伴关系就没有PPP项目。同时,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又是伙伴关系的基础,如果不能实现共享利益和风险共担,那么伙伴关系也不可能会形成,即使形成最终也会分崩瓦解。

      二、PPP养老项目审计的作用及必要性分析

      (一)PPP养老项目审计的作用分析

      (1)PPP模式和养老产品对接具有相同的基础。从PPP模式和养老产品各自特点而言,二者完全可以对接。首先,在适用的领域上完全匹配。建设养老机构属于公共服务领域,PPP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其次,具有相同的投入产出特征,PPP模式投资量大,时间长,回报较少,养老机构前期投资巨大,利润回笼较慢,其近似公益性的特点决定了不可能产生暴利。从这两个角度分析,PPP和养老产品的相似性决定其具有相同的基础。

      (2)PPP模式可以增加养老产品的有效供给。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口结构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老年人口总数及占比逐渐增加;二是14岁以下的少儿人口总数及占比逐渐减少。很明显,由此发展下我国的人口结构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将会赡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虽然近年来包括私人养老机构在内的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较快,但是仍然无法弥补养老机构供需矛盾出现的缺口。PPP模式与养老机构的结合,从社会资本利逐性角度分析,这必然对私人资本有很强的吸引力,易于弥补财政实力不足问题,扩大养老机构在全国各地的覆盖范围,增加养老产品有效供给。

      (3)PPP模式有助于改善养老产品供给中“政府失灵”的现状。由于公共部门缺少提高组织内部的运作和项目流程效率的动力,因此,政府在很多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建设和运营效率较低,这其中包括养老机构的建设。私人部门经营的目标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因此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其会采取某些措施尽量提高运行效率和改善工作方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以PPP模式作为养老机构建设创新的切入点,能够督促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重新审视各自职责,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建立更加合理地利润和风险分担机制,改善养老产品供给中“政府失灵”现状。

      (二)PPP养老项目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1)实现养老项目理想的政策结果。老年人作为我国基数比较大的群体,由于其特殊性,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特别关注。把大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对PPP养老项目进行审计研究,切实将PPP的市场运行放置于审计全覆盖的监控之下,加强对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评价PPP养老项目从项目识别到最后移交所达到的程度和效果,探究该领域存在的制度性缺失,不仅体现我国坚持的“以人为本”理念,更为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