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主要成绩 (一)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有效促进了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 审计署通过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揭露和查处了大量违法违纪问题,有效地促进了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据统计,2008~2014年,审计机构通过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共查处国务院各部门违规违纪资金额达到346.73亿元,占审计财政拨快总额的3.2%(如表1所示)。审计处理后,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的蔓延,挽回了国家大量的财产损失。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加速了预算管理改革的进程。 通过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审计为人大、政府等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一定得程度上加速了部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一是2008~2014年,审计署根据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经费挪用、超预算支出、预算执行不到位、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违规发放津补贴、会议及因公出差管理不严格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制定和完善了989项(如表2所示)相关规章制度。二是国务院、全国人大对审计署反映的部门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细化预算项目等方面的建议高度重视,促使2014年预算法修订工作开展,使全口径预算逐步施行。三是在整合完善现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修订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5号),及时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的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律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农业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促使财政部多次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制办沟通研究。
(三)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增强各部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通过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连续审计,使得国务院各部门一级预算单位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逐年减少。三公经费、会议费、因公出国出差、津补贴发放、政府采购等违反财经纪律的重点领域违法违纪现象逐年下降。如违规资金占审计财政拨款资金总额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下降到2014年的2.4%(如表1所示)。 (四)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提高了审计在预算深化改革中的作用。 通过审计署对国务院各部门年度预算执行进行审计,并通过有效发挥审计的“揭示、预防、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使党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各部门、社会各界等加深了对审计的认识和了解。2004年以来,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开始向社会公告;促使部门自查等多种方式推动部门进行整改。所有这些都促进各部门更加自觉地配合审计,使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逐年减少,有力地说明了审计的国家治理作用逐步得到发挥,审计的权威性进一步提高。 二、部门预算执行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8~2014年,审计署对中央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7年共审计了355个中央单位及延伸审计了2056个所属单位,共审计预算支出金额达到12033.58亿元,占这些部门预算支出总额的32.1%。从审计部门的个数来看,2012年审计的中央部门最多,达到58个;从延伸审计单位的个数来看,2010年延伸审计所属单位个数达到467个;从审计预算支出金额来看,2012年审计预算金额最多,达到2742.778亿元;从审计预算支出金额占当年审计部分预算总额的比重来看,2014年的比重高,达到41%(如表3所示)。
从2008~2014年的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可以看出,当前中央部门预算执行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预算支出安排粗放,管理不到位。 财政部从1999年开始对中央各部门实行了部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部门履行职责能紧密结合的预算分配机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部门预算调整比较频繁,不少的部门九十月份还在调整预算,丧失了预算的严肃性。如2014年中央本级支出调增724.47亿元、调减660.43亿元,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调增596.94亿元、调减879.87亿元。①二是预算拨款和项目申请款的预算支出不匹配,一些部门收到的财政部拨款的部分款项没有相应配套的预算项目支撑。三是预算资金拨付不及时,一些部门到了年底才拿到当年的预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力预算执行和项目使用单位对财政资金的需求,如在2014年中央预算执行的一般公共预算中,本级支出有480.53亿元(占3.7%)未按要求在9月30日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有2495.9亿元(占13%)未按要求在批准后90日内下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12月支出411.45亿元(占29%),其中12月20日后支出310.06亿元。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