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06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歇后语的结构与功能再探

      歇后语是汉语中一种比较独特但又普遍存在的表达形式。以前的歇后语研究主要关注歇后语的分类、来源等问题,对歇后语的形成机制、使用特点和认知功能鲜有论述。本文采用语料库统计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歇后语的歇后情况、使用意图和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应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隐喻和转喻理论解释了歇后语的形成机制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解释。本文发现:(a)歇后语有熟悉程度之分,有熟语化歇后语和临时歇后语之分。越不熟悉的(或临时的)歇后语越不能省掉后面部分。歇后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后半部分,除非已经高度熟语化,其真实含义往往不能通过推理得到理解;(b)歇后语中的“歇后”部分往往是所使用的转喻和隐喻的依据,或称喻底,而非有些学者所认为的目标域;(c)5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歇后语用得多与“幽默”和“聪明”等品质联系在一起;歇后语的使用与一般的隐喻和转喻不同,其认知功能已经弱化,主要是其社会功能。

      《当代修辞学》,2017.2.12~21

      汉、英本族语者时间思维方式对母语和二语加工的影响

      杨文星/文秋芳

      本研究以检验“思维方式影响语言加工”假说为理论起点,以汉、英本族语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两个心理学实验分别探索了时间思维方式对母语及二语加工的影响。每个实验包括时间排序任务和启动任务。时间排序任务要求受试将几组描绘事件变化发展的图片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以考察受试思考时间的水平或垂直倾向性。启动任务要求受试在计算机上先后判断一个非语言的水平或垂直启动刺激以及一个描述时间关系的目标语句是否正确,其目的在于考察非语言的启动刺激对受试加工语言目标刺激的反应时间是否产生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习惯性思维方式对于母语的加工有着重要的影响。受试思考时间的水平或垂直倾向性使其在相应启动条件下加工目标语句的速度明显快于另一种启动条件;2)与习惯性思维方式作用于母语的效果类似,习惯性思维方式对于第二语言的加工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上结果初步验证了“思维方式影响语言加工”假说。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2.61~69

      汉语谚语语义性质及其互相作用关系研究

      马利军/张积家

      通过360名汉族大学生对选取的522组复句形式的汉语谚语进行语义性质评定,相关数据结果显示,熟悉度、预测度、前后语节语义一致度、可理解度、可表象度和习得年龄两两之间均相关显著,其中,熟悉度与其他语义性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习得年龄与其他语义性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逐步回归数据结果显示,熟悉度、可表象度、前后语节语义一致度和习得年龄影响谚语的可理解度;熟悉度和习得年龄影响谚语的语义预测度。分析表明,熟悉度和习得年龄是影响谚语创作和加工的稳定因素;前后语节语义一致度对文本理解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谚语依赖意合方式构建前后语节内容,意象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42~54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问题

      数据表明,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及学术层面上都尚需加强语言方面的考量。文章阐述“一带一路”建设、软件建设、语言、语言政策及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一带一路”核心区语言战略规划;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包含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而语言是“一带一路”软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带一路”软件建设的一个切入点和关键点,它可以为“一带一路”软件建设“铺路”“搭桥”,我国不能忽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问题。

      《语言文字应用》,2016.4.2~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