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手工业问题研究述评

作 者:
赵晋 

作者简介:
赵晋,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上海 200241

原文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7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手工业是主要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和服务业,是与机器大工业相对的一个概念。自古以来,手工业便与我国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在活跃城乡社会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①。近代以后,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启动和推进,手工业经历了自我革新,成为了机器大工业的必要补充②。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便已有组织手工业合作社的经历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将农民和个体手工业作为新民主主义国家五种经济成分之一写入《共同纲领》,承诺政府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加以扶持,并积极引导个体手工业经济向合作社集体制经济转变。尽管在政府看来,手工业的地位、作用无法同大工业相提并论,存在落后性、生产盲目性、副业性、依赖机器工业等弱点,却多次阐述其在满足工农业生产、服务民众生活、赚取外汇、吸纳社会就业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意义。④当手工业实现集体化以后,中央领导人更加强调它的价值,认为:“手工业不仅过去和现在,而且在今后很长时期中,都将是国营工业不可缺少的助手”⑤。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个体手工业依旧存在,政府对其管理则时松时紧,这直接反映出计划经济年代国家政策、百姓需求和市场状况的复杂关系,促使我们思考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和问题⑥。同时,毛泽东时代的手工业合作社,又构成改革开放后城市地方工业和乡镇集体企业异军突起的重要来源。从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手工业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手工业从个体到集体、从集体到全民,再从全民到集体的变革,都为改革开放后集体经济的崛起和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⑦

      鉴于以上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直到今天,无论政界或学界对于新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演变,特别是手工业改造的情况怀有兴致,相关资料及研究论著都已相当充分。但是,长时段、系统性、全面化的学术综述却相对缺乏。为此,本文着重就大陆地区有关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新中国手工业问题的关键史料、代表论著、核心观点和研究趋势等问题进行一个细致的梳理和评述,藉以方便学界查阅,并推进此项课题走向深入。

      一、史料的公布现状

      时至今日,政府公布的手工业史料可谓浩如烟海。这些史料不仅包括中央政府层面的相关政策文件、领导人文献,也包括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和调研报告。此外,地方档案馆陆续公开的大量未刊档案也日渐为学者所利用。客观地说,今天手工业史料的丰富程度已经超越一般个人所能驾驭。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新中国手工业研究的推进同相关史料的出版、公布密不可分。因此,在详述学界成果之前,确有必要将该领域的核心史料做分类概述。

      第一类:领导人文献及相关部门政策汇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史部门陆续出版了大批中央领导人的文献资料,其中不少涉及手工业问题,特别是具体负责手工业管理和改造工作的领导人的文献值得重视,例如:原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办公厅主任季龙的《季龙选集》(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和《季龙回忆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曾任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局长、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主任白如冰的《风雨八十年——白如冰回忆录》(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年),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副主任程子华的《程子华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当年负责财经工作的薄一波,在其《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一书中,详尽回顾了中央高层制定手工业政策的历史过程,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除领导人文献外,手工业部门也汇编或公布了具体的政策文件。例如: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的《手工业合作化后的主要任务: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重要文献》(财政经济出版社,1958年),新疆手工业生产合作总社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十年总结暨主要文件汇编》(1959年)、商业部汇编的《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文件选编(1948-1981)》(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尤其重要的是,由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中国手工业合作化和城镇集体工业的发展》丛书(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2006年),它是至今研究新中国手工业问题最具参考价值的史料之一。其中的第一和第二卷,汇集了大量关于毛泽东时代手工业的政策、法令、文件材料,集中了新中国成立后手工业发展、改造、体制变动的政策信息,为研究者提供了便捷有效的获取途径。⑧

      第二类:调研和统计资料。1951年,为了解市场情况、增进城乡物资交流,各地政府开始摸底手工业现状,形成一批最初的调查材料,例如:华东土产会议资料处的《华东区手工业品、土特产、原料作物产销情况统计表(综合初稿)》、中南区土产产销会议编《中南区土产产销会议参考资料(手工业产品)》等,不过这些调研材料内容往往仅限于手工业的品种门类和流通状况。

      1953年以后,伴随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政府迫切需要知晓各地手工业详情以寻求改造依据,并从中选择典型案例指导改造实践⑨。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大量人员调查、编辑、出版了一批颇具价值的调研资料。其中,比较常见有: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手工业资料汇编(1950-1953)》(中国科学院出版社,1954年)、《一九五四年全国个体手工业调查资料》(三联出版社,1957年)、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参考资料》(财政经济出版社,1954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政策研究室的《成都鄂城武汉手工业调查》(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年)、国家统计局的《1954年我国农家收支调查报告》(统计出版社,1957年),等等。同时,由中央手工业管理局主导、地方手工业局配合完成了包括《北京市手工业合作化调查资料》《福建省漳州、龙溪、建瓯、厦门、福州等县市手工业合作社调查资料》《辽宁省沈阳、安东二市和安东、凤城二县手工业合作社调查资料》《四川省内江、广汉、江津等县、市手工业合作社调查资料》等成果在内的一系列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