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造纸业

作 者:

作者简介:
徐建青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原文出处:
中国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7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造纸业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门重要的手工行业。到清代,手工造纸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造纸的工艺技术,如染色、印花、磨光等,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明代纸的质量提高,据《天工开物》记,当时的纸,“精者极其洁白”。广东有以棉制的纸,称为“明棉”,用于印书,“五百年不蛀,视天一阁所藏可知”〔1〕。造纸原料品种增多,麻、木、 竹、秸都被用来造纸。纸的种类增加,绘画纸、官柬纸、油纸等都可以制造。产地亦几乎遍及全国,其商品量及行销区域扩大,已进入长距离运销。清代,造纸业更进一步得到发展。在一些造纸业发达的地方,造纸已开始从农业中分离。在近代机器造纸业产生之后,手工造纸业仍作为近代工业的补充而长期存在,构成近代社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造纸业的集中区域

      纸以制造原料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几大类:竹纸,以山竹为主要原料;皮纸,以桑、楮、桦、檀等树皮为主要原料;麻纸,以麻为主要原料;草纸,以稻草、麦秸等为主要原料。大体上说,南方多产竹纸、皮纸、草纸,北方多产皮纸、麻纸、草纸。各类纸又以工艺过程、规格、用途不同而有多种名称。

      手工纸以用途区分可分为生产用纸和生活用纸。生产用纸如制伞、扇,育蚕种,以及各种包装用纸。生活用纸又可细分为文化用纸,如印刷、书写、绘画纸;生活实用纸,如卫生、糊墙窗;迷信用纸。

      造纸所需除原料外,主要是水,所以清前期造纸业虽已遍及南北各地,但主要仍集中在南方的福建、江西、安徽、浙江、四川、湖南、广西等省。

      福建造纸业素称发达,《天工开物》记载,“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清代福建仍为主要纸产区,全省多数州县都有造纸业,闽江流域最多,以闽北山区的建宁、延平及西部的汀州几府比较集中,建阳、浦城、松溪、崇安、建安、欧宁、南平、将乐、沙县、顺昌、永安、长汀、连城、归化、永定、上杭、武平等县都大量产纸。这些地区竹林密布,原料丰富,皆造竹纸、皮纸。南平县“演仙仁洲金砂保福之地多产纸,民以纸为业”〔2〕。长汀县“邑人赁山栽竹, 设槽造纸,以汀货为最”〔3〕。《闽产录异》记,“延建邵汀皆作纸, 凡篁竹麻竹绵竹赤竹枧竹,其竹穰皆厚,择其幼樨者制上等中等(纸),麻头桑皮褚皮薄藤厚藤葛皮稻藁之柔韧者制下等(纸)”。各种纸名目不同,著名的就有几十种,如毛太纸,加工细,质量好,“书坊以毛泰印书薄极难捡”。竹纸又称“扣纸”,“将乐县所造青丝扣,永安县所造西庄扣,皆光润幻结”,建阳扣自宋元以来一直是有名的印书用纸,沙县的大扣,松溪的松扣,宁洋的宁洋纸,将乐的京纸、切边等,都是广泛使用的印书、抄书用纸。此外如毛边、花笺、海纸、毛六、毛八、毛九等,均销往各地,为福建大宗货产,年销售额数十万金。

      江西造纸业明代即著名,明末清初一度遭到破坏。入清以后重新恢复、发展,以广信府最为发达,上饶、玉山、铅山、弋阳、广丰、贵谿等县都是纸的集中产地。广信府纸槽洪武年间创于玉山一县,至嘉靖以后,又有永丰、铅山、上饶三县相继起立槽房。这些是报官在案的槽房,承办官差,明代官府、皇室所用官柬纸、棂纱纸等均在这些地方派造。清初顺治十年,官府一次发银2000余两给槽户抄造纸张〔4〕。 清代,广信府仍以造纸出名,民间造纸业发展很快,“郡中出产多而行远者莫如纸(以近闽多竹故),上饶、广丰、弋阳、贵谿皆产纸” 〔5〕。明代玉山县的造纸业曾领先于各县,以玉山玉版纸擅名。自明后期起至清中叶,铅山县造纸业迅速发展,看来已取代了玉山的地位,玉山玉版纸到清中叶以后反而消失了。铅山石塘镇竹多水清,以造纸业著名。清中叶,槽户及从业人数众多,商贾往来,市镇繁华,据乾隆《铅山县志》记,“石塘一镇,贾客贸迁,纸货为盛,曰毛六,曰黄表,色样不一,命名各殊”。铅山竹纸,色黄质脆,质量不如福建纸,但因价格便宜,江浙的绸布店铺都用以包裹绸缎布匹,所以销路很好。造纸业成为铅山最重要的手工行业,从业人员众多,“铅山之纸精洁逊闽中,然业之者众,小民藉以食其力十之三四焉”〔6〕。此外,赣州、南昌、 建昌、九江、瑞州、南康、袁州、抚州等府都有造纸业。安远县出一种油纸,“以楮树皮造成,纸涂以桐油”,用以包货、包行李、搭棚,“利用甚便”〔7〕。泸溪县多竹,近山之家以造纸为业,所出竹纸、 皮纸,名目颇多,有连七、西河、牛舌等,纸“为泸邑第一货殖”〔8〕。

      浙江也是古老的纸产区。据说东晋时已产竹纸,“二王真迹多是会稽竖纹竹纸”〔9〕。唐代11个纳贡纸的州中,浙江占4个,有杭州、越州、衢州、婺州。宋代“米元章、薛道祖、曾文清皆有越州竹纸诗”〔10〕。清代,浙江许多州县都有造纸业,以杭州、绍兴、温州几府比较集中。富阳县水质宜于造纸,康熙富阳县志记载,“邑人率造纸为业,老幼勤作,昼夜不休”,所产各种竹纸、草纸、皮纸、名目甚多,为该县土产中最大宗的商品,其中竹纸质量为全省最优。在经过太平天国战乱后,首先恢复的就是造纸业,“自经匪乱,人丁尚未繁衍,南业竹纸,北业草纸,终岁操作亦无闲惰之人,他艺未遑顾也”。清后期,在洋纸排挤土纸的情况下,富阳的竹纸、草纸二项每年销售仍达百余万两〔11〕。于潜县土地山多于田,竹木资源丰富,业造纸的也多,“邑中嘉后、波后、惟后皆造纸。采桦树皮造者细洁如蚕茧,如造者尤厚,名桃花纸,杭宁绍三郡伞铺悉资之。秋成者名秋皮纸,用以衬衣裘,薄贴胜于棉。取百脚树皮而成者,色微赤,为银包纸。桑皮造者为桑皮纸,制扇资之”〔12〕。余杭、昌化、山阴等县都以造纸为主,所产有竹纸、皮纸、藤纸等多种。嵊县也是古造纸之地,地方志记,嵊县纸有剡藤纸、玉版牋、澄心堂牋等十多种,其中剡藤纸、苔牋宋代已名擅天下,清代嵊县的竹纸有名,其他地方不能仿效,以其具有润滑、发墨色、宜笔峰、不蠹等优点,所以倍受书画者喜爱。此外又有桑皮纸,嘉兴湖州等地用于育蚕种,“出嵊县者最佳”〔13〕。乌程、归安、孝丰、余姚、萧山等县都是产纸重点地区,纸为当地物产大宗。浙江产纸多数销往境外,以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甘肃等省为多。江苏的纸扇、印书业比较发达,所用纸张多来自浙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