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研究的生长点与新趋势

作 者:
李戈 

作者简介:
李戈,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4 李戈(1989- ),男,陕西宝鸡人,博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原文出处: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近年来,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硕果累累,呈现出注重经典文本、注重现实关怀、注重社会效应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回顾近年来毛泽东思想研究成果,在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经济学思想、政治思想、文化思想、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介等领域的视角与方法转换成为重要的学术生长点。展望未来,基于毛泽东思想的整体性、网络化、现实性视角展开的研究将成为新的趋势。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17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835(2017)03-0008-08

       doi:10.13582/j.cnki.1672-7835.2017.03.002

       近年来,毛泽东思想研究总体呈现稳步推进态势,相当数量具有一定学术水准和思想深度的研究成果脱颖而出。根据中国知网和国家图书馆相关数据库的查询统计,自2012年以来,每年新版、再版的具有学术价值的相关主题中文图书在40余部上下,各类期刊论文700-800余篇。伴随社会舆论热点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有影响力的报刊媒体也均有发布与毛泽东思想研究相关的讨论与纪念文章。而随着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以毛泽东思想及其实践为主题的高水平学位论文数量也稳中有进。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总结近年来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主要特点与存在的问题,概括新的学术生长点,展望未来研究的新趋势,以促使毛泽东思想研究更好推进,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资源,成为一项必要且有意义的工作。

       1 近年来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主要特点与存在问题

       回顾近年来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丰富成果,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可喜的特点:

       首先,对于毛泽东经典文本内涵与价值的挖掘进一步深化。毛泽东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理论家,更是一位伟大的实践者,其著述的经典文本往往蕴含着他从中国革命的实践当中总结的精华,是一片学术的富矿。近年来,许多学者重新将目光聚焦到毛泽东不同时期所写就的经典文本之中,试图在新的语境中对其内涵和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例如,有学者指出,毛泽东写于1938年的《论持久战》作为在毛泽东个人哲学思想发展和中国抗日战争革命实践双重维度上都具有重大意义的文本而被学者念念不忘,但这一著作刻画的不单单是民族胜利的姿态,同时也是一种民族生存奋斗的紧张状态,其隐藏的深层逻辑在于如何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将民族心理或实践心理真正地确立起来以支持和创造抗日战争持久战的普遍心理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论持久战》不仅包含着革命实践哲学,而且包含着政治实践哲学,既是抗日战争客观形势和经验昭示出来的实践智慧的结晶,又是面对抗日战争革命实践,自我认知、自我接纳实践心理的过程建构,这种将“持久战”不仅看作是一种革命实践的战略和策略,而且是一种实践心理的范畴、一种实践的态度和心态、一种实践存在方式的实践哲学,对当下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1]。类似研究从全新角度出发对经典文本加以诠释,有助于丰富我们对于毛泽东思想的立体认知。

       其次,学术研究对于现实问题的观照进一步扩展。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其思想和理论一向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探索紧紧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其思想和理论的价值也源于此。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近年来许多学者试图通过对毛泽东一些具体思想及实践的回溯找到启迪和解答现实问题的重要资源。例如,有学者深入研究了毛泽东关于国家治理的中国道路的探索,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从马克思到列宁探索的基础上,对国家治理进行了探索,形成了独创性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和实践,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新时期对毛泽东相关思想的探索与创新,回顾这一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进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认识改革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2]。还有学者关注了毛泽东为之奋斗一生的社会公正目标,指出毛泽东的公正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坚实的实践基础,其公正思想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国际关系四个维度上均有深刻体现,具有无与伦比的当代价值[3]。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中国一系列革命政策制定背后特殊理论和现实考量的理解,从而也观照到当前中国道路探索中的一系列重大议题。

       最后,以学术研究回应社会舆论关切的力度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社会思潮中以抹黑党的领袖人物和共和国历史为实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甚嚣尘上,造成了一定程度上思想的混乱,作为党和国家缔造者的毛泽东则必然在这股思潮中首当其冲地遭到诋毁。为此,学术界勇于亮剑,有理有力地回击错误思潮,传播社会正能量。有学者深刻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作为当前一种极为有害的社会思潮,其在近年来越来越集中地表现为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历史虚无主义重点攻击毛泽东,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西化”“分化”图谋的重要手段,这种对共产党领袖进行的否定,对党的整个历史进行的颠覆所造成的社会危害不可低估,为此,学术界有必要深刻总结苏联否定列宁斯大林而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对于此类思潮进行回应[4]。有学者从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英雄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正本清源地指出了评价历史人物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出革命进程中的曲折不能作为全盘否定党和国家历史的理由,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仍有其现实意义和价值,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采用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虚构史料、史论存疑等论证方法的荒谬,并相应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和措施[5]。这种从理论层面进行的有力驳斥,有助于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纠正社会舆论当中的不正之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