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江南丝茧市场研究

作 者:
单强 

作者简介:
单强,博士,31岁,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近现代江南社会经济史。

原文出处:
中国农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7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本文利用方志资料、档案资料,结合海关史料,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江南丝茧市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文章认为:19世纪90年代以后,江南土货市场的发展,是丝茧市场繁荣的基础;生丝商品率大大提高,生丝的国内外市场有所扩大;蚕茧市场的发育呈现出区域间的不平衡性;蚕桑商品生产的兴旺、商人群体与商业资本的活跃、多层次营销网络的形成、市场环境的改善是近代江南丝茧市场逐渐成熟的原因和体现;在丝茧市场的发育过程中,又表现出浓厚的买办性、垄断性与投机性。

      生丝和蚕茧是近代江南农产市场上的大宗商品,是江南农村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本文拟就近代江南农产市场的发育、丝茧商品化、丝茧市场网络与丝茧市场发展的原因以及丝茧市场的特征等问题加以研究。

      一

      近代江南农产市场与明清时期相比,呈现出明显的扩大趋势。尤其是甲午战争后,随着机制工业品的输入与外资工厂和本国工业的发展,传统手工业各程序间的自给性结合被打破了,在手工业程序分解的空隙处形成了农产市场;大工业的建立又刺激了市场上对农产原料的需求。在这一深刻的经济结构变革的前提下,江南市场迅速扩大。九十年代后的苏州洋关史料,清楚地反映了这一变化。

      表1. 苏州报关土货出口贸易货值统计表[①a](1897——1919年)(单位:关平两)

      

      

      “土货”是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总称,“出口”系指出苏州关运销国内各地市场。1919年,苏州土货市场商品值为1,800万关两,这实际上不是江南土货市场的总量,因为:第一,出口外洋多经上海,苏州海关在1919年以前没有记载,国际贸易数字缺少;第二,大量农产品是在区域性市场交换的,毋须进出苏州海关,表中也没有反映出来;第三,海关统计,一般只限于轮船装运的装物,而铁路货运量尚未计入,所以,上表只能告诉我们江南土货市场扩大的趋势,据表绘图如下:

      

      图一 近代江南土货市场的扩大

      从上列图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江南土货市场的消长趋势。1919后市场比19世纪末最高年份1898年扩张了25倍,有三次大幅度扩展。第一次是在1906年,概因沪宁铁路通车以及抵制美货运动的影响,造成这一年的土货商品交易量比1898年增加了近3.5倍。第二次是在1913年,因受辛亥革命的刺激,市场比1906年又扩张了近3.5倍。第三次是在1919年,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间隙,市场再度扩大,约为1913年的1.3倍。苏州土货市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发展,可以反映近代江南市场经济繁荣的景象,也正是在这种市场繁荣的大背景下,江南丝蚕市场逐渐发育成熟起来,形成了以广大农村为腹地,以市镇为依托,通过中心城市,以达通商口岸的多层次市场营销体系。

      二

      江南生丝市场的发育早在明清时代就开始了,近代,随着丝织业生产的兴盛以及国际市场生丝需求量的增加,江南生丝产量和商品量都大大提高了。

      表2.

      近代江南生丝产量(1878——1880) 单位:公斤

      

      19世纪80年代,江南生丝年产量应在350万至400万公斤(表中未列苏州府的产量)。对我们来说,更有意义的是生丝的商品量值。以无锡、溧阳、宜兴三县为例,1880年,产量分别为120,482公斤、188,253公斤和22,590公斤,1879年三县生丝输出量分别为92,184公斤、82,800公斤和4,140公斤[①b]。生丝输出当然是作为商品输出到缺乏生丝的地区或投放国际市场,生丝输出量可代表生丝在外埠市场的商品量。那么,80年代,江南无锡、溧阳、宜兴三县生丝商品率分别为76.5%、43.9%和18.3%。如加上本地区市场上生丝的相互调剂,其商品化程度理应更高。

      浙江省在1878年运往外地的上等生丝为2,806,781公斤,本地织绸用生丝为441,631公斤[②b],两项合计为3,248,412公斤,其中直接运销外地的上等生丝就占总量的86.4%。1879年,运销外地3,188,710公斤,本地自用441,577公斤[③b],商品率为87.8%,而本地织绸自用丝也有部分是商品丝,尚未计算在内。

      生丝商品化程度的高低,与丝织业的荣枯休戚相关。一般来说,丝织业越发达,生丝的市场越大。丝织业衰退,生丝市场则萎缩。但江南生丝的实际情况却不尽然:第一,城镇丝织业越发达,生丝商品市场越大,生丝商品化程度也就越高,因为城镇丝织业是生丝的一大市场,丝织业繁盛也就意味着生丝市场拥有广阔的前景。第二,农村家庭丝织业越发达,生丝自给性越强,投放市场的数量就减少。农民家庭多是自缫丝、自织绸的自给性生产,阻碍了生丝商品化的扩大。第三,丝织手工业的繁荣固然可以促进生丝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发达,而丝织业的衰落有时也会造成生丝贸易繁忙的景象。如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江南生丝外贸繁荣,国外市场扩张了2.5倍(1860年与1852年之比)[①c]。概因江南城镇丝织手工业衰落,国内市场无法消纳大量的生丝,遂被迫流向国际市场。近代江南生丝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盈虚消长的相互依存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