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礼学诠释学美学的文献学成就考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邹其昌,同济大学 设计创意学院 邹其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美学、设计学、诠释学、产业理论等。

原文出处:
创意与设计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朱子礼学诠释学美学文献的基本梳理,把握其文献特征,初步探讨了朱子礼学文献的基本成就,以及对中国礼学发展的重要贡献。文章认为,孔子、郑玄和朱子是中国礼学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界碑。深入系统研究以朱子礼学诠释学美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07 期

字号: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187.2017.01.002

       我们的朱子礼学诠释学美学研究的诠释之路将从朱子礼学文献起步,这是我们从事研究的基本根据,这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更是我们立论的基点。

       朱子(1130-1200)是中国历史上与孔子比肩的大思想家,也是中国礼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无论是在礼学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礼学实践方面都做出了空前性的历史成就。朱子礼学文献十分庞杂,涉及问题很多,因此有必要作一点基础性的梳理工作。在此,我们先初步了解一下朱子礼学的成就,以使本课题研究的展开有一个基本定位或理论图式。

       礼学是实学,注重事实,以事为本,强调下学功夫,关注名物度数、洒扫应对之礼仪节目,具体而实在。在礼仪中探索礼义,在事理中把握义理,反对离开具体事理空谈义理。这恰好也是诠释学的基本精神。

       礼学在传统学术体系中属于经学范畴。经学是一种诠释学,一种中国式的经典诠释学。它的特征就是立足传统经典文本,具体来说就是“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对其进行历史性的理解与阐述,从而实现理解与被理解,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与融合,从而获得“天下之公理”“圣人之本意”“与上下同流”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此,诠释不只是为了获得文本之意和一般之意义,而是要追求人生的终极性的“安身立命”之根本意义——天理。诠释学的意义探寻,需借助一定的手段,传统经学中的“章句训诂”就是诠释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由此就有了“汉学”与“宋学”之不同路径。长期以来,礼学研究中的“汉学”路径一直受人们尊崇,然而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汉学”礼学研究的严重繁冗,极大地破坏经典面貌,阻碍了后学者对经典本身意义的把握。

       朱子为“综罗百代”之大家,在礼学方面的成就亦可谓是一个转折性的关键人物。依据《礼经》上承历史上礼学研究之丰富成果,同时又批判性建构,卓然成一家之言,开创后世中国礼学乃至东亚礼学发展的新局面。关于朱子在礼经诠释学方面的历史贡献,钱穆有过精辟的论述。

       一、朱子礼学文献概述

       就目前所掌握的文献显示,朱子礼学文献十分丰富,涉及面广而数量大(以《朱子全书》为参照,仅就朱子礼学文献而言,有《仪礼经传通解》《家礼》《小学》等专著以及大量书札、文章、语录等,几乎占据了整个著述的三分之一以上)。“礼学”可以说是朱子学的生长点和归宿。在此,只能作简要叙述。朱子礼学文献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专著类、论文类(含书札)和语录类。著述类主要是指朱子就礼学问题进行思考而撰述的专门性著作,这些著作既包括朱子自己独撰的也包括朱子与他人合作撰述的著作。论文类是指朱子谈论礼学问题的单篇论文,也包括与他人在书札中所谈论的礼学问题的文字,这类文献(尤其是书札)数量很大且极其分散。语录类主要是指朱子门人记录朱子平日讨论礼学问题的言论。语录类文献增强了文献的在场性,鲜活和可感。

       特别说明的是,鉴于本课题研究只是本人《朱子诠释学美学研究系列》之一,为避免重复,关于朱子“四书学”(《语》《孟》《学》《庸》)之中的《大学》《中庸》的内容未纳入此文献中,尽管他们本属于《礼记》中的重要礼学文献。当然,也不包括朱子“易学”“尚书学”“春秋学”“诗经学”等涉及到的大量内容,这些内容将在日后的相关课题研究中系统展开。

       1.专著类:

       现依据束景南《朱熹著述考略》(《朱熹年谱长编·附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443-1444页),朱熹的礼学专著(包括合著)主要有:

       其中现存本有:

       《仪礼释宫》一卷 存

       《绍熙州县释奠仪图》一卷 存 指海本

       《仪礼经传通解》三十七卷,续二十九卷 庆元二年(1196)

       《家礼》八卷 存

       《小学》六卷 淳熙十四年(1187)三月《小学》六卷 存 刊本甚多

       《家礼》五卷 乾道六年(1170)《纂图集注文公家礼》10卷 朱熹撰

       《童蒙须知》一卷 淳熙十三年(1186)

       佚失本有:

       《仪礼经传图解》佚

       《礼记解》一卷 佚

       《祭仪》佚

       《二十家古今家祭礼》二十卷 佚

       《四家礼范》五卷 佚

       《古今家祭礼》二十卷 淳熙元年(1174)

       《三家冠婚丧祭礼》五卷,宋 司马光、程颐、张载撰

       《家礼杂仪》一卷,朱熹撰 朱熹有《周礼说》,己著录。此书有《郑氏丛刻》本。

       《通礼》一卷

       上述专著大致可分为两类形态:文字类和图样类。这两大形态是礼学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要求,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尤其是对于古礼的继承与发展,图样更应该属于礼经的有机组成部分。朱子十分注重礼图的重要价值。其中文字类的著作,朱子礼学主要从三大方面展开。第一方面礼学实施的领域而言,有《家礼》《古今家祭礼》等,有地方礼如《绍熙州县释奠仪图》、有国礼《仪礼经传通解》等;第二方面通用礼而言,对于成人礼之前缺少礼的文本进行了补充,这就是朱子的《小学》和《童蒙须知》等著作。第三方面对传统礼学体系建构而作的大量工作。如《仪礼经传通解》、《仪礼释宫》等。这三个方面共同构建了朱子礼学文本系统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重大特征。就朱子礼学文献中的图样类图书,主要有《绍熙州县释奠仪图》《仪礼经传通解》中的相关卷次如《钟律》第二十二、《诗乐》第二十三等。

       2.论文类(包括书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