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29.20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9月,网民在频繁转发一个有关中国国际传播的视频。在该视频中,央视北美分台首席政治记者王冠接受“今日俄罗斯”(Russia Today)美洲频道(RT-America)的专访。王冠发出声音的平台均具有世界影响力。BBC自不必说,而“今日俄罗斯”(RT)则在全球拥有6.3亿受众,影响力仅次于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但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王冠在全球观众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和立场的把控能力令全球观众印象深刻。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专家型新闻传播从业者有两个显著的例子:一个是美国的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另一个是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李普曼既是传播学先驱之一,又是著名的政论家、记者和专栏作家,他的名字频频出现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华社电”中。他涉猎广泛,著述等身,他担任《纽约世界报》编辑时撰写了社论十卷;为《纽约先驱论坛》的《今日和明日》专栏写作文章89卷;他的著述多达26种,在耶鲁大学图书馆竟专门设立了李普曼阅览室,以展示他的出版物。托马斯·弗里德曼则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专栏作家之一。他于1978年获得牛津大学中东研究的硕士学位,后加入《纽约时报》后,任该报常驻贝鲁特的记者,专门报道中东问题,后来又先后担任过该报的白宫首席评论员、经济事务首席评论员,并3次获得普利策奖。他1995年至今一直供职于《纽约时报》,每两周写1篇专栏文章,其观点和言论经常被美国政界和商界人士引用,在美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弗里德曼还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他的著作《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From Beirut to Jerusalem)被授予非小说类国家图书奖,这本书到现在仍被认为是研究中东问题的必读书之一。 从王冠、李普曼和弗里德曼在众声喧哗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来看,在中国传播业得到长足发展、传播从业人员数量得到大量增加后,随着中国硬实力的增加,国家对软实力的需求随之增强,我们亟待提出新的高端新闻传播人才战略,其中扩大和加强专家型人才培养尤其重要。本文首先从新媒体演进所导致的信息环境的变化论证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优势的凸显,然后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学硕士(文学硕士)项目为案例阐述如何培养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 一、Web2.0深化背景下的信息超载凸显专家知识的优势 在我国,如果从2002年“博客元年”算起,2016年是我国进入Web2.0时代的第14个年头;发达国家进入Web2.0时代的时间则更长。走出信息高度同质化的Web1.0进入信息丰富的Web2.0,网民曾一度为之欢呼。但在14年后的今天,每天有2.5亿张照片上传到Facebook,864万小时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2940亿封电子邮件被收发;①中国5亿微博微信用户,每天信息发布量超过200亿条。这导致了“大数据”的产生,其存储量已经从TB级别升至PB级。信息从丰富到超载,其负面影响也日益让人烦恼和疲惫,频生摆脱之意。比如,在Twitter上,由于信息庞杂,相关性低,体验差,其用户粘性和新注册用户数量已经出现下降。为了保持增长势头,这些社交媒体的功能和界面变得越来越复杂,让用户不知所措,反过来又加剧了用户的逃离。② 由于信息过载,网民应接不暇,其有效注意力时间(attention span)在进一步缩短。研究发现,2000年时,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12秒;到2012年,已经下降到8秒(作为比较,金鱼为9秒);互联网上有17%的网页,网民在其上的停留时间少于4秒。③随着信息给人们带来的边际效应的递减,用户对“信息丰富”的态度也已出现了变化。我认为,类似于黑格尔的正、反、合的历史发展规律,网民对信息量的态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Web1.0阶段(1995-2002):内容稀缺但有序,网民渴望获得更多的信息;(2)Web2.0阶段(2002-2013):内容多样但无序,网民欣喜于拥有更多的信息;(3)Web1.0+Web2.0阶段(2013至今):网民疲劳于过多的信息,希望找到好的应对方法,④渴望出现兼有Web1.0和Web2.0特征的信息新秩序。 我认为,以上第三阶段中出现的信息新秩序中的应有之义是,当互联网数据量或信息量多至人类个体的感官已经无法直接对之进行描述、解读、分析和理解时,便会重新产生对专家知识(expertise)的需求。 二、移动信息新秩序:从信息、知识、洞见到智慧 对信息的“群体过滤”(collective filtering)的需求和解决机制在网络空间一直就存在,如“大众点评网”或“豆瓣”等信息互荐网站,但这些网站并不能完全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到2013年前后,有人提出“长新闻”(long-form journalism,通过纸质小册子或Kindle阅读器发布的长篇优质新闻)和“数字斋戒”(digital Sabbath)等概念,并出现了一些帮助网民过滤信息的网站和工具,包括改良的RSS新闻聚合器,如Flipboard、Pulse和Zite等,它们在后台聚合社交媒体的多样内容,前台则以传统纸媒方式有序而美观地呈现这些内容;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新闻客户端,如“今日头条”,号称“你感兴趣的才是头条”。各社交媒体也开始提供各种形式的聚合新闻。但这些机制或工具,其内容或者靠用户自我选择,或者靠算法自动实现,均缺乏人工专业把关,造成信息庞杂,同质化严重,与用户的相关性低;内容推送也多为随机,排版混乱,可读性很低。所以网民在对以上技术工具和服务的新鲜感丧失之后,便很少再打开它们,结果造成内容到达率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