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新疆新普尔钱的铸造流通及其作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元丰 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原文出处:
西域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普尔钱是清朝统治新疆前就已经在天山南部通用的铜币名称。普尔系维吾尔语,意为钱。准噶尔蒙古统治时期,在新疆天山南部通用的铜币,史称旧普尔钱。清朝统一新疆后,在天山南部通用的铜币,史称新普尔钱。因系用红铜所铸,亦称红钱。新普尔钱的铸造发行,是清政府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和加强封建统治,在天山南部实行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主要根据清代满文档案材料,对新普尔钱的铸造、发行、价值和作用等诸问题作一论述,以期有助于清代货币史、区域经济史、边疆开发史和民族史的研究。

      一、新普尔钱铸造发行的背景与原因

      清代新疆天山南部是维吾尔族聚居地区。清初,居住在新疆天山北部的蒙古准噶尔部控制着天山南部地区,并与中央政权抗衡。经清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努力,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平定了准噶尔部贵族的叛乱。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又挥师南下,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至此,清朝最终统一了新疆天山南北。

      清朝统一新疆之前,在天山南部的“叶尔启木(即叶尔羌——引者注)一带行使钱文,谓之普耳,系红铜打造,形如鹅眼,重有二钱,厚约分半,中无方孔,一面铸准喝尔部首领策旺阿拉布坦之名,一面铸叶尔启木回子字。”[①]这就是旧普尔钱。从中国历史看,每当一个新王朝建立后,都要销毁旧王朝的货币,铸造发行本王朝的货币,作为巩固新王朝统治的经济措施之一。清朝也不例外,早在入关前,就铸造发行了天命汗钱、天聪汗钱。入关之后,在工部、户部和一些省份设置钱局铸造发行了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和乾隆通宝,并销毁了明朝货币。所以,清政府统一新疆后,设置钱局,铸造新钱,回收销毁旧普尔钱,就成为必行之事。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二月,叶尔羌办事大臣新柱奏报铸造新钱事宜时,曾明确说明:“此次在叶尔启木设局铸钱,并非至十万滕格后即行停止之事,乃尽数换收回疆旧普尔,改铸新钱,于新定疆域,皆通用本朝钱文也。”[②]

      另外,设局铸钱可以解决当地驻防官兵的一部分费用,减少从内地调拨的银两数目。当时在天山南部的叶尔羌、喀什噶尔、和阗、阿克苏、乌什、库车、喀喇沙尔等城都派驻一定数量的官兵,其年需盐菜银数目巨大。仅以叶尔羌、和田二城为例,在统一之初,“于叶尔启木、和阗二城现驻大臣、官员、兵丁及差遣未归官兵,共计二千五百四十七名,每年共需盐菜银四万四千八百零二两余。”[③]天山南部地区“向来白金稀少”,[④]驻防官兵的盐菜银无法就地解决,而要靠从内地调拨。其结果是,不仅长途运送不便,而且对中央财政压力大,难为永久之计。因此,利用当地生产的红铜铸钱,作为官兵盐菜银搭放,减少从内地调拨银两,就成为一种良策。

      二、钱局的设置与新普尔钱的铸造

      清乾隆时期,在天山南部先后设立了叶尔羌、阿克苏和乌什三个钱局,铸造新普尔钱。

      (一)叶尔羌钱局及其铸钱概况。叶尔羌地处天山南部的西南,虽然并不产铜,但为旧普尔钱的铸造地,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所以清政府首先在此设局铸钱。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九月初七日,叶尔羌钱局正式成立,并开始铸钱。[⑤]叶尔羌钱局初设大炉4座,官2员,工匠81名,其中从陕西省钱局调来的工匠8名,从本地选取的维吾尔族工匠69名,绿营兵4名。[⑥]此外,从叶尔羌、喀什噶尔、和阗三城维吾尔族内派人运送钱局所需用的木炭,其应需驮运的牲畜均自备。[⑦]在铸钱过程中,由于当地木炭火力弱,熔炼铜斤困难,故将4座大炉改为6座小炉。在维吾尔族和绿营兵工匠均熟练掌握了铸钱技术后,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七月,撤回了从陕西省调去的同知1员、工匠8名。[⑧]后随着回收改铸旧普尔钱数量的减少,逐渐裁减钱局的工匠,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十二月停止铸钱时,只有维吾尔族工匠12名。[⑨]与此同时,也相应地裁减了炉数。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九月叶尔羌钱局开炉铸钱时,根据户部颁发的钱式铸造,圆形方孔,一面以汉文铸“乾隆通宝”四字,一面分别以满文和维吾尔文铸“叶尔启木”字样。但是,“由部颁发之钱式,只重二钱,且厚而小,照样铸得新钱,秤重不足二钱,尚且长期使用,易使字迹不清。”[⑩]因此,于同年十二月,叶尔羌办事大臣新柱移咨陕甘总督杨应琚,令陕西省钱局造送二钱七分重母钱10枚,叶尔羌钱局照此母钱造二钱三分重钱式后,铸成之钱方足法定重量二钱。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八月,由于钦定“叶尔启木”满文译名改为“叶尔羌”,所以新普尔钱上的满文亦改为“叶尔羌”。然而,在此以前铸造发行的新钱,均未回收改铸,仍旧流通使用。(11)

      叶尔羌钱局的铜源有清军运往库存备铸炮位铜,以新普尔钱换取的旧普尔钱和铜器。此三种不同来源的铜,在铸钱过程中火耗铜数不同,备铸炮位铜,每100斤火耗铜9斤4两,较内地钱局多耗4两;旧普尔钱,每100斤火耗铜7斤10两5钱6分,较备铸炮位铜少耗1斤9两4钱3分;铜器,每100斤火耗铜15斤2两,较备铸炮位铜多耗5斤14两。(12)

      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九月开炉铸钱起,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十二月暂停铸钱止,历时6年多,叶尔羌钱局共铸获新普尔钱257808滕格41文,并动用其中191511滕格20文,回收熔销旧普尔钱246103滕格,基本完成了回收熔销旧普尔钱的任务,经叶尔羌办事大臣旌额理奏请,奉旨暂停铸钱。而后,自乾隆三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起,至三十三年七月初十日止,零星换获旧普尔二百六十六滕格,每普尔一个,自一钱六七分至二钱一二分不等,共秤重一百七十四斤十四两。(13)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七月,将此266滕格旧普尔钱,又开炉熔销改铸新普尔钱一次,铸获新普尔钱258滕格18文。从此之后,叶尔羌钱局再未铸钱。现根据满文档案记载,将叶尔羌钱局历年铸钱的各项数目,逐年统计、列表如下(本表之计量单位:铜数间隔号前为斤,后为两;钱数间隔号前为滕格,后为文,每滕格为50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