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先秦时期郑州的商业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立新 河南省社科院考古所

原文出处:
中州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7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原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凭借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史前和有史以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处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领先地位。郑州及其所辖的登封、新郑、中牟、荥阳、新密、巩义六个县市,正位于中原地区的腹心地带,郑州地区的古代文化在中国古文化中放射着灿烂的光辉,而这灿烂光辉中的一束——郑州先秦时期的商业文化,也同样璀璨夺目。

      先秦时期郑州的商业文化大约可分为发轫、兴起、初度繁荣、再度繁荣、高峰五个时期,兹分别论述如下。

      一、发轫

      商业活动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不得不群居,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得以生存,采集和渔猎所得仅够果腹,没有剩余的东西可以和别人交换,因此还没有商业活动。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磨制石器、陶器的发明、原始农业的发生,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除了维持自身的生存所需外,生产物还有所剩余,可以用来互通有无,商业活动也于此时萌芽了。1977年在新郑裴李岗村发现了距今7000—8000年的裴李岗遗址,后又相继在登封、新密、新郑、巩义等地发现了数十处裴李岗文化类型的遗址,从而揭示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内涵。在这些遗址中,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磨制石铲、石斧、石镰、石锄、石磨盘、石磨棒,陶鼎、陶罐、陶壶、陶钵、陶勺、陶纺轮,以及石矛、石球、石弹丸、骨镞、骨镖、骨锥、骨针、骨珠等,说明其原始农业已处于比较进步的锄耕农业阶段,渔猎和养畜是生产活动的必要补充,原始手工业已有制石、木作、制骨、制陶和纺织[①]。所有这些都为郑州地区商业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郑州的商业活动大约出现于这一时期。

      二、兴起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相继完成,生产产品增加、产品种类增多,商业活动也逐步发展起来。

      黄帝为“五帝”之首,华夏始祖。他曾致力于发展原始手工业。据《世本》、《易·系辞》、《拾遗记》、《淮南子》等文献记载,黄帝命宁封为陶正、赤将为木正,以利器用;共工主金,以造铜器;元妃嫘祖劝蚕,以丝为帛等等。又发明改进交通工具、修筑道路,命“共鼓、货狄作舟”、“轩辕变乘桴以造舟楫”,命“邑夷作车”。黄帝“披山通道,未尝宁居”。还命“隶首作算数”而“设五量”,创制了度量衡。黄帝的这些作为,极大地促进了原始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通典·食货志》云:“昔黄帝始经土设井……五则通财货……”,而《史记·平准书·正义》云:“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言市井也。”说明原始的商品交易场所“市井”,大概出现于黄帝时代。黄帝为有熊国君,《史记·集解》引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县也。”《帝王世纪辑存》说:“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路史·后纪五》注“(黄帝)有圣德,援国于有熊,郑也。”据此可知黄帝都有熊,其地望在新郑。黄帝之后,郑之祝融对原始集市的出现和形成也起过重要作用。《世本·作篇》云:“祝融作市”,而《左传·昭公十七年》云:“郑,祝融之虚也。”根据以上文献记载,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国最早的商品交易市场首先出现并形成于郑州地区。

      七十年代在郑州市东北郊,对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大面积发掘,揭示了父系社会繁荣时期的村落面貌,发现了一批房基、窖穴、墓葬等遗迹和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一批成套的房基遗迹以及与其共存的生产生活用品的发现,证明了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存在[②],而这些正是商品交换的前提。此外,登封告城镇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的调查和发掘,又向我们展示了父系社会晚期到奴隶社会初期的文化内涵。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可能就是夏代的阳城遗址,发现有城墙、城门、陶排水管道、房基、陶窑、墓葬、灰坑等遗存,设施相当完备[③]。生活在城里的人必需从市里获取生活必须品,因此有城必有市。而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郑州西山仰韶城的发现,又把郑州地区城市的出现提前到仰韶文化晚期,距今大约5000年左右。西山仰韶城址位于郑州北郊23公里处的邙岭余脉上,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城址,发掘面积虽仅4700平方米,但已发现房基120余座,窖穴、灰坑160余座,灰沟20多条,墓葬200余座,出土大批陶、石、骨类文化遗物和兽骨、种籽等动植物遗骸[④]。考古学家许顺湛认为西山仰韶城为黄帝城。根据考古发现我们也可以认为,中国最早的市出现在郑州,其时代为黄帝时代,距今大约5000年左右。

      三、初度繁荣

      历史进入商代,商业贸易才真正繁荣起来。早在商朝立国之前,商人的祖先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驯养牛马用于远距离经商,《易·系辞》对此记载道:“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一次王亥去河北有易部落经商时,有易部落夺走了王亥的牛车财货,杀死了王亥,王亥之子上甲微为父报仇,起兵灭了有易氏,商人的势力由此扩展到易水流域。另据《管子·轻重甲》记载,成汤时期,商人用自己生产的“文绣纂组”换取夏人的大量粮食,“一纯得粟百钟”。这样商族的粮食日益增多,国力日渐强盛,终于灭了夏朝。商朝得益于商贸可谓多矣!

      五十年代在郑州市区发现了商代早中期城址——郑州商城,有人认为是成汤所居的毫都,有人认为是仲丁所迁的隞都。经过大规模的发掘,为郑州市商代的商业文化找到了生动直观的佐证。

      在商城周围发现了二处铸造铜器的手工业作坊遗址,一处磨制骨器的作坊遗址和一处烧制陶器的作坊遗址。从遗址出土的遗物看,手工业部门内部已有进一步分工,如南关外青铜器作坊是以铸造青铜钁等生产工具为主的,而紫荆山北青铜器作坊则是以铸造刀和箭头为主的,铭工路西侧制陶作坊以烧制盆、甑等泥质陶器为主[⑤]。手工业分工如此之细,进一步说明了这些手工业都脱离了农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具有明显的商品生产性质,是专门用于出售和交换的,由这些商品生产遗址的发现我们可以想见当时发达的商品交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