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镜像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困境与纾解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延泰,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出处: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7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共同推动下,会计电算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对企业内部审计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会计电算化趋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积极调整现有模式,借助先进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让审计质量与水平得到强化提升。这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计算机操作和使用能力,借助电算化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还应做到及时获取审计线索,让审计工作向着规范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除了要对完成设计成功投入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还应在研发阶段加大审计力度,通过系统自行处理数据信息等方式,积极应对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工作的影响。

      1 会计电算化镜像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1.1 会计电算化镜像下内部控制的变化

      在企业发展运营过程中,会计工作一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能为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收益提供保障。在会计电算化镜像下,企业内部控制出现了以下变化,对审计工作势必产生直接影响:(1)改变了内部控制的数据处理模式。在会计电算化镜像下,所要完成的工作变得更加便捷,主要录入审核无误的原始数据,或借助外部系统转入机制凭证借助财务软件的指导完成会计分录编制就能够完成工作,这能够按照需要得到会计报表分析,还能极大降低财务人员工作难度;(2)改变了内部控制的形式。在电算化会计体系里,存在不相容的职务,比如系统开发和系统操作职务,数据录入职务和审核记账职务,系统软硬件管理职务和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企业为了最大限度消除舞弊和欺诈,通常要构建一套与职责划分原则相契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职务轮换制度。这样,企业的内部控制形式就从原有的制度控制向程序软件控制转变;(3)改变了内部控制的范围。因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十分复杂,内部控制的范围只有做出相应扩充,才能更好适应这一新的环境。其中,要对传统手工系统中缺少的控制行为进行调整,还应对系统权限、程序修正及计算机操作管理等进行优化。

      1.2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

      把会计电算化的思想应用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能最大限度消除提升审计的成效。一般而言,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体现在:(1)对内部审计内容的影响。借助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安全性,这对审计工作开展意义重大。在会计电算化体系中,不同会计事物都是通过计算机依据有关程序自动进行的,如此就可以全面降低企业会计信息在计算和过账中可能产生的错误。当然,会计电算化体系也会由于应用程序的问题而造成审计失误,使企业的经营发展遭遇风险和困境;(2)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影响。借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搭建起来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无论是结构还是内容都十分复杂,这对习惯了传统审计模式的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其知识与技能基础都要为之做出相应调整,不但要通过学习和培训丰富其有关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知识,还应具备信息处理、计算机操作、软件运行等方面的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借助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展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3)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线索的影响。在企业内部,相关会计数据能够借助多种存储介质完成保存工作,同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相关会计数据的生成和传递都将发生十分明显的改变,工作效率也能得到显著提升。自会计电算化出现之后,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会计业务的直接跟踪等处理过程将会被弱化,传统会计考查方式也将不复存在;(4)对内部控制审计方法的影响。在会计电算化体系中,审计人员能够借助计算机提升企业审计质量与效率。这是因为,审计软件会在会计电算化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审计人员按照个人工作经验和掌握的操作技能,能够全面系统的对企业会计现状加以审计,在审计过程都会保存详细记录。

      2 会计电算化镜像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困境

      2.1 内控审计制度缺位

      对很多现代企业来说,由于“历史惯性”影响,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其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以及与之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都有待提升,都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内控制度,以此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但是,很多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方面,实施的还是以往社会中的会计操作范式,缺少与时俱进的意识,使得职位分工模糊,加之审计人员之权限设置缺乏牵制,对账目的核算缺乏规范性。更何况我国目前的财务软件层出不穷、良莠难分,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长期规划,很多软件之间无法达到兼容的目的,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中总是处在两难的困境之中。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企业出于降低成本的目的,通过自主研发去构建财务系统,可由于技术、资金的限制,研发出来的软件漏洞百出,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更处在不利环境。

      2.2 审计对象和线索限制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对象的相关经济活动和反映的资料都会清晰呈现。这是因为,会计核算处理通常要经过计算机完成,而计算机通常单纯记录最后的处理结果,对于中间计算过程并不显示,这就使得数据形成参照的记录很少,导致审计对象和线索受到限制,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效率与效果。当然,储存在硬盘介质或者云端的会计数据读取十分方便,但是修改和删除通常不会留下痕迹,而这使得对审查线索的追踪不断加大。由此可知,会计电算化镜像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层面的劣势能够产生的危害较之于手工系统里的危害要大出很多,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内部控制审计的效果。

      2.3 财物数据安全降低

      在会计电算化体系中,数据通常会直接记录在硬盘或者云端,对数据的修改无法留下痕迹,这给审计业务开展带来了风险,让财物原始数据的准确度难以得到保障,同时也为收集审计信息与查找审计资料带来了阻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容易让非法分子有犯罪的机会。例如,他们可以借助伪造银行之凭证、修改银行内部的客户信息的方式,借助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制造账户进行虚假交易,达到侵吞款项的目的。而实际上,任何企业的任何财物数据都需要进行保密处理,财物之安全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生存意义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财会软件系统出于成本的考虑,较少花精力去提升软件的数据安全性,这就为部分非善意的访问者制造了有利时机,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2.4 技术手段有待完善

      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说,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通常要结合人工程序的合作之后才能完成操作。而实际上,在企业中,不同部门之间往往使用不同的信息平台,数据结构之间存在差异,编程风格也不尽相同,而由此而来的是企业的管理风格和管理范式在兼容性与有效协调方面显得匮乏。这样一来,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连接缺位,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相关程序的有效性就会由于系统运作不畅而降低审计绩效。比如,有些会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无法很好地实现模块之间的衔接和转换,出现了系统崩溃情况,而这会显著提升数据流失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审计人员习惯于依赖原有的运行程序和软件,一旦控制失效,就会让使用权系统产生错误,无法实现降低财务量的预期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