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省(市)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柳鹏飞,审计署广州特派办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7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经济责任审计是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对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适应国家治理的总体要求,克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并确保国家的制度决策、权力运用等行为实现社会公众利益的最大化,使之内嵌于国家治理结构之中。省(市)长作为中央政府和地方人民的代理人,负有总揽全局、带领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履行地方治理的职责。审计机关应进一步深化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更好地服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把握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不断对审计内容进行扩展和深化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应进行不断扩展和深化:一是应更加关注省(市)长在稳增长方面的履职情况,特别是相关领导干部把握全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采取措施培育多元增长动力、转变思路实现创新驱动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关注省(市)长领导地方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改变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传统发展模式,在采取各种措施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和释放改革红利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三是在传统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应聚焦领导干部落实中央政策,结合区域实际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履职情况。四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省(市)长未来主政将更加注重构筑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强化环境治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这也将是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重点。

      加大探索大数据技术方法的力度,提高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

      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为取得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而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大数据时代,各类行为主体的多数经济活动跨越了传统部门和环节束缚,因此,创新审计思路和技术方法尤为重要。当前,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技术方法大多依靠传统审计方法,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应用还不够充分,制约了此类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审计工作要主动适应时代要求,既注重传统方法的新运用,又要加大探索大数据技术方法的力度,提升审计服务发展大局的能力。

      一是注重传统方法在大数据时代的新运用,不断拓展应用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在系统抽查、综合检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完善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等传统审计方法在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二是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应综合不同部门和行业存放的海量数据,搭建信息数据平台,为经济责任评价提供定量、定性判断的数据支撑。三是在各部门、各行业对信息管理和存放存在“孤岛”的情况下,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应打通信息“孤岛”之间的联系,通过数据关联、信息跟踪、相互借鉴等方式,揭示在单个部门、行业难以发现的重大问题或整个地域潜在的系统性风险或问题。

      围绕“三类责任”,对省(市)长履职情况做出客观评价

      当前,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三类责任如何界定的问题,因此构建一套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就需要紧紧围绕这三类责任,充分研究借鉴相关指标,在分析其科学性、可用性和可比性的基础上,从中选取适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具体指标,再结合审计工作的要求,最终形成一套分层级、分类型的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省(市)长担负着主政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决策和管理的重任,而基于权责匹配的原则,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聚焦与领导干部履职密切相关的领域和事项,切忌将所有问题均纳入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二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禀赋和区域定位各有差异,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在选取部分适用性较广的通用性指标的基础上,预留结合各地实际的特色指标,力争全面反映相关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和结果。三是在妥善处理指标可获得性和可核实性的基础上,借助第三方指标和数据,围绕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充分反映省(市)长经济责任的现实履行情况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贡献。四是注重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并尽量采取打分、赋权等方式将各种定性和定量指标转换为可比分值,便于将不同领导干部的审计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

      借鉴大型审计项目组织模式,探索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组织模式

      审计组织模式是项目管理的框架和基础,而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则不可避免地具有大型化和复杂化的态势。因此,在项目组织模式的具体设计上,通过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弹性化和网络化,有助于提高和强化项目的组合管理、沟通协调、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近年来,审计署实施的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开始打破传统的组织分工模式,更加注重“大兵团作战”,强化“一盘棋”意识和“大格局”思维,但随着国家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愈加突出,审计组织模式应依托信息化手段,对审计管理模式和组织模式进行不断革新探索。

      一是利用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平台,探索多项目的同步实施和配合。省(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层次高、内容全、涉及部门多等有利条件,借助这一平台安排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重要民生领域专项审计、重大项目跟踪审计等项目,做到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完成多个审计目标。二是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力量,达到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法运用的效果。审计组应配置熟悉财政、投资、金融、计算机等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知识的审计人员,搭建复合型人才团队,实现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法运用。三是根据审计人员的业务专长和“以老带新”的原则,做到对审计组成员的动态调配。审计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应以审计成果为导向,将成员分组并明确职责。在出现特殊审计事项的情况下,要能根据实际需要,临时调整人员搭配。

相关文章: